返回首页

【中证快评】银行理财子公司蓄势待发 理财资金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

陈莹莹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陈莹莹

  11月8日,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受访时指出,《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已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目前反应整体积极正面,本月下旬将正式发布,预计将可调动更多理财资金用于支持民营企业。

  银行理财在我国已经发展近15年,截至2017年末理财资金余额已达29.54万亿元,2009年后复合增长率超过50%。分析人士表示,随着征求意见的结束,首批理财子公司的落地已步入“倒计时”阶段。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14家银行宣布设立理财子公司,包括: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南京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杭州银行、徽商银行等。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理财资管市场的繁荣,与十几年来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居民财富的增长密不可分。在一系列政策“暖风”下,理财资金有望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支援那些暂时遇到困境的、经营预期向好的民营企业。

  预计银行理财子公司落地渐成趋势,并将深刻影响我国资管行业、金融业的格局乃至实体经济的融资结构。一是理财子公司将依托于银行的资金实力和渠道支持,大力发展净值型理财产品,承担起资管转型的排头兵,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多“新鲜血液”。二是理财子公司落地后,直接融资占比有望提升。直接融资体系的定价效率要显著高于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体系,更专业的资管机构通过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产品比例,可大大提升资本市场效率,将资金更多配置到更有活力、符合转型方向的民营企业中。三是理财子公司将加快打破刚性兑付,减少机构套利空间,同时也有利于监管机构掌握真实风险情况,防范金融风险、保障实体经济流动性。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