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存款下降成“新常态” 银行软硬兼施防搬家

中国证券报

  A股16家上市银行三季报日前平淡收官。尽管近10%的净利润增速基本符合各方预期,但三季报数据中一些潜在的不安因素仍旧让市场平添了几分担忧。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报告期末,16家上市银行的银行存款总额为75.62万亿元,较今年中报时的77.13万亿元,减少了1.5万亿元,降幅达1.97%。较2013年年末的70.42万亿元,增幅仅为7.38%。

  众所周知,存款一直是中资商业银行的安身立命之本,现如今银行存款加速流失已然成为制约上市银行业绩增长的一大隐忧。在存款增速下滑、互联网金融大肆“吸金”等压力下,往日“傲娇”的商业银行也不得不放低姿态,业务结构调整、布局互联网金融等多点发力,以期挽回颓势。与此同时,不少专家和银行业内人士认为,银行存款下降已经成为一个“新常态”,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银行信贷的投放,他们呼吁监管层进一步放松存贷比指标。

  交通银行存款较年初负增长

  兴业银行(601166)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银行存款下降已经成为一个“新常态”。“在利率市场化下,一个最大的‘新常态’就是银行所面对的存款流失问题。2003年以来的十年间,中国银行负债当中存款占比整体上持续下降,从过去最高的84%下降到现在的76%左右。与此同时,各类投资理财迅速崛起,基金、券商资管、保险资管、信托、银行理财等规模共计38.8万亿,相当于银行存款规模的40%。它们都已成为银行存款的有力竞争者。”

  早在今年中报时,银行存款增长乏力已现端倪。到了三季报时,银行存款增长几乎“全线失守”,除了平安、宁波、浦发、民生、招商、南京等银行,其余9家上市银行的存款余额较上年末的增速都只有个位数。而交通银行三季末的存款余额,较上年末甚至是“负增长”。

  三季报数据显示,中信银行(601998)的客户存款规模为28757.25亿元,较年初上升了8.45%,三季末时点存款规模下降了1774.88亿元,存贷比环比提高4.2%至73.6%。而光大银行(601818)三季末存款余额为17282.79亿元,其中报时的存款余额为17962.82亿元,三季末时点存款余额下降了680亿元。兴业银行三季末的存款规模为22052.28亿元,季末时点存款规模下降了412.94亿元,环比下降了1.8%。该行第三季度同业资产减少953 亿元,环降8.0%。

  分析人士指出,银行存款余额增速放缓,与监管部门控制余额波动有关。9月上旬,央行、财政部、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236号文),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存款稳定性管理,月末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否则将按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监管纠正与处罚措施。

  以建设银行为例,该行三季报数据显示,9月末集团存款129824亿元,较年初增长6.21%,较6月末增长0.20%。扣除海外存款因素,境内存款零增长。受监管机构出台的存款偏离度政策影响,三季度存款没有增长。券商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预计随着理财产品期限结构的调整,今年四季度建行的存款增长依然不容乐观。作为最主要来源的存款增长乏力,也制约了资产负债表的扩张。”

  爱恨交织银行理财

  对以往习惯了“躺着赚钱”的商业银行来说,即便此前有所预期,但是也没想到存款增速下滑如此之快。万不得已,为了防止存款“搬家”,银行不得不“软硬兼施”。

  不论是较高的理财产品收益,还是银行版“宝宝”产品,都说明“傲娇”的银行在不断放低、放软姿态。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今年以来,银行获得资金的成本不断上升,现在有些理财产品的年化预期收益率比之前7折的房贷利率都要高了。但是为了留住存款,这理财产品就是再想停也不敢停。”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为了存款也不得不加快“创新”的脚步,积极布局互联网金融。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北京金博会上,北京银行(601169)“直销服务体验馆”就吸引了不少老百姓的“围观”。直销银行的开户签约服务极其简便,通过现场布放的远程签约机即可快速完成,整个过程用时仅三分钟。交通银行则在金博会上力推“可视银行卡”,不需要登录网银、不需要去银行网点,卡片的电子纸屏幕可脱机实时显示电子现金账户余额,用户只需轻轻一按,即可显示当前余额。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了不少现场的普通储户,发现银行的这些创新手段不仅勾起了吸引储户的“猎奇心理”,同时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留住了存款。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季报中,几乎所有的上市银行都提及了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布局,个别布局较早的银行更是从中尝到了“大甜头”,其中平安银行(000001)尤为明显。券商分析人士指出,直通银行、微信银行、口袋社区银行等互联网金融模式成为了平安银行物理网点之外的有效延伸,为其带来存款的大幅增长。三季报数据显示,平安银行存款余额达到15,081.79亿元,较年初增长23.93%。其中,公司存款12,619.50亿元,较年初增长25.53%;零售存款2,462.29亿元,较年初增长16.33%。

  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存款“大搬家”,不少商业银行不得不出硬招、狠招。此前就有媒体爆料称多家大行关闭了股份制银行的POS机理财转账业务端口,严防存款搬家。另外,多家银行对超级网银的资金归集的单笔额度进行限制。民生银行(600016)一位客户经理告诉记者,“在当前存款出现流失的情况下,防止存款流失仍是银行的重要任务。有些大行就关闭了我们的端口,但是我们对外的转账功能还是正常的。”

  对于“吸金大户”的互联网“宝宝们”,上述银行的额度限制也是“一紧再紧”。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微信理财通的各银行买入限额中看到,目前支持理财通买入的14家银行都设置了限额。其中,除了工行、交行、浦发、平安等单笔单日限额5万元,其余银行的单笔单日限额都在3万元以下,兴业银行单笔单日限额5000元。另外,工行、建行、浦发、上海银行等还有单月的额度限制。

  存贷比调整呼声再起

  无论银行如何“软硬兼施”,估计存款增速下滑的趋势一时间可能难以有效遏止。因此,业内对于存贷比放松的呼声再起,称“如果监管层不做出调整,银行选择的空间非常有限,可以说是‘戴着镣铐跳舞’。”

  交行由于存款流失较大,面临存贷比进一步上升的压力。三季报数据显示,9月末该行存贷比已达到73.92%(6月末、上年末分别为72.37%、73.40%),逼近监管红线,业内人士预计这有可能制约交行未来的信贷增长。建行也面临同样的“窘境”,三季报显示该行存贷比压力凸显,9月末存贷比为72.02%,较年初提升1.09个百分点,直逼75%的监管线,分析人士预计这将对该行贷款投放能力构成约束。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直言:“现实情况是,存款增速已明显跟不上贷款增速。存贷比考核已越来越难以符合以市场化为导向配置资源的原则,逐步取消是大势所趋。”在存款偏离度考核下,银行仍很难改变追逐存款行为。在该监管下,银行存款吸收难度可能增加,不排除阶段性存款增速进一步放缓、负债成本难以有效下降、从而限制信贷投放能力的可能性。他进一步指出,降低融资成本的重要一环在于商业银行,而当前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存款增速放缓、资金成本上升的问题,75%的存贷比考核也限制了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能力,对存贷比进行适当的改革有助于贷款利率的下行。

  除了逐步取消存贷比,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建议监管层应从几个方面予以转变:一是提高资产流动性,即促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二是提高负债方的稳定性,推进同业存单的发展,开拓直接面向企业和个人的大额存单;三是打破刚性兑付。目前理财市场上有着强烈的刚性兑付预期,且其收益率是存款利率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导致存款安全性的特征没有彰显。

P2P渐成“存款搬家”新去处

  风头正劲的P2P平台公司,到哪儿都是焦点。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北京金博会上,尽管P2P行业是首次进驻,但在一堆银行“大佬”面前却丝毫不逊色,甚至受到普通百姓的追捧。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金博会现场走了一圈,除了个别较为老牌的P2P平台,多数参展的P2P平台成立时间都不长,但是在现场却无一例外的有不少投资者驻足围观。记者采访时发现,首度亮相的各类P2P互联网理财机构,推出的产品年化收益率动辄超过10%,有的甚至高达20%,这意味着,如果投入10万元,一年就能有1-2万元的收益,是银行定期存款收益的3-6倍,着实让不少银行储户“心动”。

  值得注意的是,展会现场不少都是中老年人,仍有不少投资者想要“新潮一把”。在一家P2P的展台边,参观者李大妈就和记者讨论投资P2P的收益、投资安全性等问题。“P2P平台的理财收益比银行理财要高出不少,而且门槛低、资金周转也比较灵活。但是,我还是担心P2P行业参差不齐,投资有风险啊。”她笑着告诉记者,在女儿的指点下,她从银行取了3万元存款,投进了一家口碑较好、有国资背景的P2P平台。

  “网贷之家”发布的《中国P2P网络借贷行业2014年10月月报》(下称《10月月报》)数据显示,网贷行业10月成交量达268.36亿元,比9月(262.33亿元)增长2.30%,成交量增速放缓。数据同时显示,当月我国网贷行业贷款余额为744.14亿元,比9月增长15.18%。贷款余额居前六位的省市分别为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其中,北京网贷贷款余额环比上月增加19.41%,增速最为强劲;广东省次之,增速达11.35%。而与之相对的是,央行近期发布的《2014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9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16.38万亿元,同比增长10%。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8.27万亿元,同比少增2.99万亿元。不少券商分析人士表示,从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在于住户存款和企业存款大幅减少。今年前三季度存款同比减少了3万亿元,主要是因为互联网金融以及银行理财的影响。

  的确,如果连李大妈这样的中老年人都要赶一把P2P的“潮流”,那么银行存款又怎能不“搬家”?不过,面对一批又一批新崛起的P2P平台,不少资深投资人士还是要提醒“李大妈们”,P2P投资并不等同于银行存款,投资风险较大,储户在“存款搬家”时需要慎之又慎。

  网贷之家的《10月月报》就显示,仅2014年10月,就出现包括诈骗、老板失联、提现困难等问题的P2P(人人贷)平台35家,单月问题平台数量居历史首位;P2P网贷人气也明显受到一系列风险事件的影响,10月活跃投资人数和借款人数分别较上月下降3.32%和2.27%。

  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员马骏指出,伴随网贷贷款余额的急剧上升,年底网贷行业将迎来兑付高峰,行业整体兑付压力显而易见,不少平台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银行股重执“市场牛耳”概率大

  短暂沉寂过后,银行股近日“王者归来”,与非银金融、钢铁、交通运输、房地产等蓝筹品种一道强势爆发,引出大盘四交易日长阳的第三轮逼空式行情。从启动时点来分析,此轮银行股走牛原因,其中固然有板块估值破净带来的修复需求,但同期来自银监会源源不断的“政策暖风”也是提振投资者情绪的重要诱因。分析人士认为,刚刚结束的三季报显示银行业整体业绩符合预期,员工持股计划近期有望获得突破性进展,再加上货币流动性维持宽松,预计上周二掀起的这轮银行股上涨潮后市依旧存在较大向上拓展空间。

  银行股上周重振旗鼓

  7月22日—8月4日期间,作为大盘第一轮逼空式上行的主要力量,银行股彼时风头无二。中信银行指数当期累计涨幅达13.08%,板块成分股也悉数受捧进入单边上行通道。Wind数据显示,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位居成分股前三甲,期间分别上涨21.95%、17.08%和15.35%,就连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大块头”也各自迎来了5.56%、6.23%、6.92%和7.20%的阶段性上涨。

  在大盘第二轮逼空的前半段,银行股同样冲锋在前。8月29日—9月5日,中信银行指数再度冲高4.78%,成分股依旧呈普涨格局。但在这轮上涨中,成分股涨幅却出现明显下滑,除北京银行涨幅达1.04%外,其余个股涨幅均在0.4%以下,与第一轮“爆发”时的涨速无法同日而语。同时由于拉动蓝筹板块对存量资金消耗较大,以及短线爆发后技术回调压力加大,自9月5日之后,银行板块开始了较长时间的震荡回调。

  不过板块行情不尽如人意并不意味着银行业基本面疲弱。中国银监会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资产总额达到163.4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6%。其中商业银行合计总资产达到126.8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0%,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例为77.6%。同期银行业三季度净利润增速也节节攀升。根据相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16家A股上市银行共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0073.50亿元,同比增长9.7%。虽然数据也表明上述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出现较大增长,但这令上市银行补充资本金意愿增强,银行业优先股发行加码预期升温,处于调整中的银行板块重新走入投资者眼中。

  由此,10月28日—10月31日,中信银行指数连拉4根阳线,将指数从三季度以来最低点带至年内新高。特别是10月31日当天,中信银行指数放量上行,不光指数大涨3.69%,成交额也放出天量,达到364.17亿元,为历史最高水平,将银行股重回强势特征显露无遗。

  大概率延续上行

  虽然短短4个交易日,银行板块强劲上涨7.52%,并在上周五重夺行业板块涨幅第一宝座,令市场为之侧目。不过综合多重因素,分析人士认为,银行股后市延续升势可能性依旧比较大。

  首先,估值修复动力显著增强。根据wind数据统计,8月4日至今,中信银行板块市净率呈现较为典型的阶梯式下滑态势,已从最高时的0.98倍降至最新的0.86倍,在全部29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位垫底,并且是唯一一个跌破净值的板块。个股方面,除南京银行外,其余成分股也悉数跌破净值。大幅破净令银行板块无风险套利空间明显扩大,资金追逐银行股的热情重新升温。如近4个交易日,中信银行板块成交额逐日攀升,并在10月31日创出历史新高即是最大佐证。

  其次,政策定向宽松及资金配置需求也将在第四季度对银行板块构成支撑。如房地产按揭放松以及地方债中央刚性兑付的打破均会对于板块预期带来正面引导;同时临近年末,基金对银行等大盘蓝筹的配置需求有所提升;沪港通一旦开闸也可能引入外资配置优质银行股。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央行在调节流动性上仍倚重正回购利率和SLF,未来如果经济进一步走弱,不排除降息降准等工具被纳入考虑范围。

  第三,关于银行业员工持股的问题已讨论多年,中金公司在其最新研报中指出,员工持股计划或于近期取得突破性进展。虽然目前对员工持股计划的进展各有不同预期,不少银行已就此展开探索,对这一重大决策的讨论重新浮上水面,短时期内能够大幅提升投资者做多银行股的意愿。

  第四,从板块轮动性而言,之前推动大盘上行过程中,国防军工、有色金属、计算机、汽车等板块均已有所表现,而银行股则持续休整蓄势,因此板块重整旗鼓也只是时间问题。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