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审计署点名地方违规举债 建信信托4亿元“输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闫晶滢证券日报

  继日前财政部披露部分金融机构参与地方政府违规举债情况及处理结果后,国家审计署近期也频频“亮剑”,对部分地方政府及金融机构涉及违规举债的情况进行查处。

  9月25日,国家审计署网站披露《2018年第二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2018年第48号公告)。公告显示,共有6个省的9个市县(区)形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88.63亿元。其中,建信信托涉及贵州省纳雍县信托贷款项目,涉及贷款金额4亿元。

  根据审计署公告,在2018年第二季度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中,部分地区违规举债、虚增财力或挪用财政专项资金的问题仍然存在。经查,共有6个省的9个市县(区)以签订政府购买服务协议等方式,形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88.63亿元;6个省份的11个市县(区)虚增财政收入48.33亿元;吉林省6个市县挪用财政专项资金48.3亿元,形成支出缺口。

  而在上述违规举债事项中,建信信托遭遇了审计署“点名”。公告显示,2017年12月份,纳雍县人民政府通过贵州省雍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向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取得信托贷款4亿元,统一安排用于农村饮用水等项目建设,并承诺上述贷款由财政资金偿还。截至2018年5月底,纳雍县人民政府通过县属企业借款形成政府隐性债务4亿元。

  除贵州省纳雍县外,黑龙江省兰西县;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等地也涉及向金融机构贷款并承诺使用财政涉农资金作为还款来源、贷款本息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等,涉及金额约为17.4亿元。不过,上述违规举债活动具体涉及哪些金融机构,目前审计署尚未公布。

  审计署表示,在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下一阶段的重点方面,审计署将持续关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通过揭示地方政府违规担保融资等违法违规举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变相举债等问题,推动有关地区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近两年,在监管部门大力整治地方政府违规举债的背景下,审计署通过对各地的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对诸多地方违规举债的情况进行点名。审计署数据显示,2017年度,审计署针对部分地方政府违规举债、违规担保、财政资金统筹整合不到位等问题积极提出建议,促进出台配套政策措施79项,纠正违规举债、违规担保等问题金额606.28亿元;促进8家重点商业银行制定完善制度43项,通过收回违规发放的贷款等方式整改问题金额175.37亿元。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