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17年A股机构投资者持仓盈利年度大数据

基金吧

  本文从A股投资者结构、主要参与者的仓位、盈利情况、选股命中率等角度,盘点机构投资者的2017年:

  历史序列显示,A股正处于从极端散户化向机构化过渡的时期,09年之后的慢熊是A股去散户化最显著的时期。截止到17年中报,A股散户持股比重为54.91%,机构持股比重为45.09%(其中包括3.01%的基金、2.17%保险资金、0.76%企业部门持股和0.41%的社保资金)。在全球比较上,A股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总市值比值居中,机构投资者/流通市值比值靠后。

  将机构投资者进行拆解后(除去一般法人)归类为公募、保险和社保、私募或自有、汇金证金、QFII和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六类,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公募资金占比在09年底达到最高之后一路下降,截止17年中占比为30.86%;汇金证金15年下半年股灾入场,直到现在仍作为维稳力量存在,17年中占比达到24.76%。

  我们在平日的数据跟踪里依然更加关注公募、保险社保和产业资本的持股。公募保险社保在直观数据看到的占比在下降,但其配置和操作时点依然深刻影响市场风格,典型如今年的白马行情。产业资本的持股上,由于企业对企业部门的盈利情况和投资价值有更直观的感受,因此产业资本往往表现出前瞻性。

  17年机构投资者业绩表现不错。以公募为例,一方面,公募重仓1210只股票,占全A剔除新股的37.85%;而剔除新股后涨幅前300的股票中,公募命中160只,命中率53.3%。另一方面,在今年“指数涨而个股欠佳”的环境下,取得正收益的个股只有22.45%,但88.60%的主动偏股型基金取得正收益;跑赢大盘的个股只有17.56%,跑赢大盘的主动偏股型基金则达到65.74%。

  核心判断和结论

  关于“一致预期”

  自上而下看,A股近年来最大的变化在于市场往往朝着一致预期的方向演绎,这背后反映了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相对收益投资者话语权被不断削弱,同时以保险、私募、社保、外资为代表的相对收益投资者快速崛起。过去常言道“人多的地方不要去”,相反,现在人多的地方会有更多人过来,而大批日成交不到1000万的僵尸股开始无人问津。当游资被监管、公募缩水以后,以保险、阳光私募、社保养老金、银行资管为代表的稳健性绝对收益机构开始主导市场的话语权,而这些投资者的投资目标、策略往往趋同,最终导致市场所谓的一直预期往往应验。因此在策略上未来应该更加重视“一致预期”

  关于“流动性溢价”

  海外资金的快速涌入是今年A股投资者结构最显著的变化,根据人民银行的数据,截至3季度外资持有A股市值在今年已经增加了3500亿达到1.02万亿,这样的情景哪怕在14年沪港通刚刚启动并且是牛市的情况下也没有发生过,并且这一趋势可能在明年MSCI正式纳入A股后得以延续。外资的涌入的确使得A股市场的话语权开始重塑(正文中我也有数据验证),流动性好的股票被给予更多溢价,流动性差的股票开始出现估值上的折价。因此,明年泛泛地看好成长股并不合适,小市值公司估值的折价会继续存在,投资者敢于持有的股票,市值上仍然会有严格的门槛。

  关于“史上最准领先指标”:

  观察过去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可以发现,大部分机构的仓位与市场同步变化,不具备领先性。但企业部门也就是产业资本增减持的行为,对于判断无论是市场的中长期还是短期底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从过去10年产业资本增减持与大盘走势的比对来看,几次行情企稳或者市场能走出一波像样涨幅的前夕,都能看到产业资本悄悄增持的身影。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