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黄亮:追本溯源 洞见市场“新常态”

任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在投资决策者进行全球性大类资产配置过程中,最理想的状态是:知道趋势在哪里,然后顺势而为。而随着国际政治、经济、金融形势日趋复杂,传统的投资逻辑往往不能从长期的历史变局中总结趋势性的信息而日渐“式微”。当“老司机碰上新问题”时,南方基金国际业务部负责人、南方国企精明指数拟任基金经理黄亮认为,旧生态的打破往往孕育着新的机遇。站在新旧拐点处,唯有厘清风险与回报的内在联系,追本溯源,才能洞见市场“新常态”,进而在全球资产配置中游刃有余。


  黄亮,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具有基金从业资格。曾任职于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天华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加入南方基金国际业务部,负责QDII产品设计及国际业务开拓工作,2007年9月至2009年5月,担任南方全球基金经理助理;2015年9月至今,任国际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2016年5月至今,担任国际业务部执行总监;2009年6月至今,担任南方全球基金经理;2010年12月至今,任南方金砖基金经理;2011年9月至2015年5月,任南方中国中小盘基金经理;2015年5月至今,任南方香港优选基金经理;2016年6月至今,任南方原油基金经理。


  把握“拐点”机遇


  谈及全球大类资产配置,黄亮坦言,他与众多投资者感同身受,感受到当前的投资环境“波诡云谲”。无论是英国脱欧还是特朗普当选总统,金融市场的表现与大家的投研预测反复“相左”。一言以蔽之,即经济金融运行的模式与传统金融思维方式以及过去积累起来的经验开始有了冲突。

  针对扑朔迷离的投资环境,日渐式微的传统思维方式亟需做出新的调整。究其核心,黄亮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识别所处的时代。对此,他援引市场专家提出的《万历15年》中的观点表示,从一个长的投资周期来看,当下所处的时间点很有可能是一个“拐点”,在此期间,惯性思维导致了投资者往往不能从长期的历史变局中总结趋势性的信息。

  黄亮解释说,就好比2016年“黑天鹅”事件频发,乍看令人焦虑,实际上却是新趋势的孕育起点,其中的陷阱与机遇都是前所未有的。“站在‘拐点’的十字路口,要避免系统性的错误,对所谓‘黑天鹅’事件所引发的金融噪音要冷静识别,重视宏观与微观共振,随机应变,把握全球投资机遇。”

  黄亮以目前影响全球市场最大的两个因素为例,对投资的机遇和危机进行了分析。具体来看这两大因素,一是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施政新纲,二是美联储加息。“尤其是美联储加息改变了整个市场的逻辑。相对以往,观念确实发生了变化。”他说。

  对加息的成因,黄亮认为是美国为了控制国内通胀。有分析指出,美联储今年的加息步伐明显加快,今年可能加息三次,且预计2018年加息三次也是大概率事件。

  “发生这个变化之后,就需要对全球资产配置的思路进行调整。”黄亮表示,在目前加息大环境之下,资金成本的上升对不同资产类别造成了程度不一的影响,其中,利率相关的投资品种所受影响已逐步显现。

  黄亮表示,持续8年的量宽和超低利率市场环境,让美国股市、债市都聚集了大量资金,而在加息大环境下,发达市场的政府债券,如美国国债、欧洲政府债基本面正在发生变化。此外,高评级债券,特别是久期较长的品种,受利率市场环境影响更大。黄亮建议,对海外债券标配到低配是较谨慎的应变之策。相对来说,股票类资产短期受影响较少,因此对全球权益市场,尤其是香港市场的投资机会较乐观。

  事实上,所谓《万历15年》中的类似“拐点”论,就是将混沌纪元与新世纪进行了界定和划分,不以打破过去而惊慌,也不以迎接未来而失措。黄亮的抛砖引玉旨在说明重视宏观经济与微观现象的共振,理性认清宏观与微观脱节的“新常态”,善于在宏观和微观上找到契合点,合理规避风险,如此,事件本身实际上就是非常好的投资机遇。


  权益投资“有戏”


  一般而言,大力布局海外业务,其基础是资金对全球市场的信心。黄亮表示,全球市场不缺机会,对权益市场的看法持乐观态度,核心还是要把握“避险+投资”的理念。

  在持股结构上,黄亮认为周期类与成长性个股可各有侧重。“从过往来看,对于周期股,你去抓它,往往很少出现常胜将军,最难过的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为它不是你拿了就可以等下去的;而如果是长期成长性比较好的股票,可能短期买到比较热的位置,但它出现调整后完全可以等。但周期股是等不起的。”

  另外,加息导致资金面收紧的大环境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应该是相对负面的。对此,黄亮给出的解释是,目前的加息仍处于整个周期的前半段,在这个阶段,经济仍呈现良性增长,2016年全年美国GDP增速为1.6%,经济并未出现过热的势头。“而从历史上美国多次加息周期来看,基础利率在升至3.5%-4%区间前的加息,股票市场大概率延续上涨趋势。当基础利率超过4%后,对企业盈利增长和整体经济增长或产生压制,那个时候对权益市场偏负面。”

  同时,他也对市场整体流动性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美国虽然步入加息周期,1年多来市场利率从0升到0.25%,再升至0.75到1%,但市场流动性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而欧洲方面虽然降低了QE购买国债数量,但仍保持净购买量;日本也是净购买量。整体来说,今年的流动性依旧保持正增长,只是较往年的增量略有下降。在这种相对宽松的资金面下,股票资产的表现一般还是不错的。

  黄亮认为,全球权益资产配置可以分区域考量。他目前相对看好的是香港市场,其次是新兴市场,这两个市场可考虑较高的配置比例。而美国市场或可根据业绩比较基准进行标准配置。对于近期不确定性较高的欧洲地区,他倾向于谨慎配置,欧元区相对具有投资价值的区域是英国和德国。黄亮表示,英国脱欧之后,英镑兑美元汇率在1.22的位置相对企稳,而且本国经济相对健康。而德国作为欧洲老大哥,从估值角度来讲,不算太贵,而且德国是欧洲主要经济体中增长较为确定的。亚洲方面,黄亮看好印度人口红利所带动的经济发展潜力。

  具体到行业,黄亮认为人工智能领域或将为资本市场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从全球范围来看,我现在比较看好人工智能,无论是这个行业还是这个产业,它有点像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网络,未来会成为改变方方面面的力量。但现在人工智能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但往往在这个阶段,才是挖掘产业链价值的最佳时机。”黄亮说。


  港股仍是“主角”


  此前,有机构发布2017年全球资产配置策略报告建议,今年的大类资产配置应当适当增加香港股票类资产。黄亮对此表示认同,并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香港市场获得海内外资金的高度关注,恒生指数从去年18000点的低点,至今已经企稳在24000点以上,港股市场从技术上已经步入牛市,而且目前很可能是港股大牛市的前半段。究其缘由,黄亮认为,A/H股的溢价靠拢过程仅仅是一个表象,更重要的是港股市场相对于过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是港股通开启之后,资金通过港股通大幅流入香港市场,香港市场有望逐渐成为内地机构投资者的标配市场。数据显示,以保险资金为例,保监会2016年9月放行保险公司投资港股通以来,南下资金已累计流入约1200亿元。公募基金也是南下资金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共有77只内地公募产品可以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投资港股,规模总计约594亿元,其中2016年成立规模351亿元。以前大家投资深圳、上海,未来可能变为沪深港,做投资的基准或也变成沪深港的基准。

  二是港股逐步褪掉离岸市场特征,港股定价权从外资主导逐步过渡到中外资均衡博弈。有数据统计,2014年11月17日,内地与香港股市互联互通之后,内地资金通过港股通对香港股票市场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截至2017年2月28日,港股通累计净买入额达到4421亿人民币。特别是2016年9月以来,港股通南向通道持续加速流入,港股通月均净买入从此前的127亿元上升到270亿元,月均成交从566亿元上升到979亿元。

  此外,黄亮看好港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基于企业盈利的增长。他表示,过去的低利率环境给企业经营带来非常好的机会,企业的借贷成本逐渐降低。当然会有滞后效应,但2017年甚至2018年都能看到很好的企业盈利增长。港股通渠道的数据显示,盈利能力强、低估值的行业龙头是出海配置中资的首选,有望率先在港股定价权争夺战中受益。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可以适当增加香港股票资产的配置比例,也可通过正在发行的南方恒生国企精明指数基金分享港股的投资机会。

  资料显示,恒生中国企业精明指数是基于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简称恒生国企指数)推出的一只Smart Beta指数,通过被动式指数化投资,在紧密跟踪恒生国企精明指数的基础上,利用成分股A+H股的价格差异进行优化投资。这个产品的特色是,每月观察一次成分股的价差,如果价差超过±3%,则卖出价高类别,买入价低类别。通过该基金,投资者不仅可以便利地投资港股,而且有望把握H股超额收益。从估值水平来看,彭博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月28日,恒生国企精明指数PE仅为8.12倍,但股息率却高达3.61%,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高性价比品种。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