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RQFII有望成为“金主” 外资私募脱颖而出需打业绩牌
春节前,证监会就《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及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其配套规则公开征求意见(下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显示,QFII/RQFII可使用其获批的额度投资境内私募基金,这意味着QFII/RQFII可投在境内注册的外资私募设立的基金。目前外资私募普遍面临募资难题,业内人士表示,征求意见稿有望为外资私募送来“救命水”。
有望引来“活水”
自2016年下半年证监会开放外资机构在境内设立私募基金以来,截至目前,已有16家外资机构在基金业协会备案,总备案产品数达28只。不过,外资私募进军中国市场以来,面临渠道不熟悉、品牌认可度尚待提升等问题。部分外资私募募资困难。
瑞银中国证券业务主管房东明表示,此次QFII/RQFII制度改革有助于外资私募基金在内地的运营。香港投资基金公会行政总裁黄王慈明表示,“此次QFII/RQFII制度改革对外资私募帮助很大。有了QFII的投资,成功发行基金的难度降低,而这正是在内地展业的第一大挑战。根据相关规定,私募在基金业协会备案之后,六个月之内需要发行首只产品。对于人生地不熟的外资私募来说,这并不容易。”黄王慈明表示,外资机构对此次QFII制度改革反应热烈。
惠理集团投资董事兼中国业务主管余小波表示,外资私募在华展业需设立外商独资的公司实体WFOE,上述政策增加了外资投资A股的途径,也增加了其公司实体WFOE的收入途径。外资资金对WFOE公司的品牌更熟悉,交流起来更容易,相应的WFOE更容易获得外资的青睐。
破解外资私募募资难题
一家在境内设立了WFOE但尚未备案私募的外资机构中国区负责人李坤(化名)介绍,据其了解,两家资管规模全球排名靠前的外资机构在境内设立的私募,目前在境内发行的基金规模非常一般。而欧洲一家外资机构的境内首只私募产品更是只募得数千万元。该机构中国区负责人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外资机构在中国投资者中的品牌认可度尚待提升。此外,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资金和保险资金投资私募暂时搁置,这客观上增加了私募募资的难度。该中国区负责人表示,其产品的投资者主要为高净值个人。一位渠道人士也坦承,外资私募的确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其合作的外资私募募资情况一般。
外资私募进军中国之初,业内曾期待其带来鲶鱼效应,促进内资私募提高投研能力,提升风控水平。例如,星石投资首席执行官杨玲在公开演讲中曾表示,外资私募入华,境外先进投资理念和运营模式将在国内市场得到检验,成功经验将被市场吸收和借鉴。外资巨头强大的品牌效应使其在募资端具备优势,但这也将倒逼内资企业修炼内功,锻造品牌。
不过,当下多数“鲶鱼”也面临募资难题,似乎尚无力搅局。李坤表示,“与境内的头部私募接触后发现,头部私募投研能力扎实。从长期业绩记录来看,内资私募和外资私募旗鼓相当。外资私募强在风险管理。外资想要在中国市场脱颖而出并非易事”。
业绩是王道
一家第三方机构的投资总监表示,外资光环对募资帮助甚微。“业绩才是王道,业绩上去了,投资者才买账。”余小波表示,外资可在香港市场买到很多A股产品,如果外资私募产品不能在投资业绩上表现突出,或者在产品上与香港的A股产品产生差异,那将很难吸引到国际大型机构资金。
余小波说,外资私募在内地市场成功需要做到两点。一是,提供优秀的投资业绩。A股市场波动比较大,如何用专业的投资体系来获得收益并降低波动性,长期创造价值,这是每个资产管理公司所要面对的问题。二是,与客户紧密沟通,清晰理解不同客户的投资需求差异,针对其需求制定出投资解决方案。
黄王慈明表示,外资私募要在内地顺利运营,要靠他们的投资能力和渠道能力。投资能力方面,内地私募基金已有众多能力卓越的选手。外资私募如何凸显个性,在股和债的投资上建立自己的品牌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渠道能力方面,资管新规之后,外资私募需要重新审视私募基金的各种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