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不能说的秘密——私募年终奖大调查!

中国证券报。

  工作到今天还没放假的人,一定是和中证君一样,默默等着公司发年终奖的……

不能说的秘密——私募年终奖大调查!

  然而,私募们的年终奖早早已经发过了。中证君在大中型私募中打听了一圈,部分机构的年终奖高到超出我们的认知。只能说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私募A:至少大几百万

  私募A是业界的“老资格”了,无论是创始人还是主要的投研团队,自成立以来都保持着比较好的稳定性。2017年整体业绩排业内前二十,所以团队内部在年末也特定评选了特别贡献奖和其它奖项,在发年奖时以供参考。

  据说,其中一个基金经理,2017年为公司创造了8亿元的收益,拿了公司的特别贡献奖。年终奖嘛,据公司内部人士推测——“至少大几百万,也有可能是1000万元……”

  并且,该私募的年终奖在12月末就发了哦,“老板比较有自信,不担心大家拿了年终奖就跳槽了。有的私募年终奖是第二年3月才发。”

  私募B:最好的有8位数

  私募B在业内也颇为知名,无论是规模还是业绩,都是业内看齐的标杆。该私募的总经理称:

  “年终奖是各家机构‘不能说的秘密’,我只能说我们公司的年终奖差异化非常明显,多数人拿的年终奖是5位数和6位数,但最好的基金经理有8位数。”

  “当然,还有的人没有年终奖励。没办法,这和个人给团队创造的业绩挂钩,真金白银地发,是为了留住最优秀的人才。”该私募的总经理表示。

  私募C:看!老!板!

  某百亿私募的内部人士称,私募基金不像公募或其他持牌金融机构,有非常系统性和明确的激励制度,私募的激励则非常取决于人,简单来说三个字:“看!老!板!”

  以该私募为例,一年净利润的30%-40%进入激励池。在激励池中,固收团队和权益团队的奖金配比又不一样。总体来说,固收的配比相对高一点,权益的配比稍低。“因为固收比较难做出超额收益,但权益创造利润的上浮空间大一点。”

  他表示,在2016年,无论固收还是权益团队,该私募年终奖的平均水平是高于同行的;但2017年权益基金经理的年终奖应该比2016年少30-40%。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他说跟2017年各个团队的业绩表现以及老板的侧重有关。

  “不过,只要有三年可追溯业绩的,并且能做到行业平均水平之上的,年终奖百万以上很正常。我们家2017年年终奖稍微少一点,和我们base比较高也有关啦!”

  私募D:尽量兑现收益给员工

  私募D还处于创业阶段,但核心的几个基金经理也是公司的高管,在业内早已成名。2017年全年因为踩对市场风格并且坚持持股,旗下产品平均收益也相当可观。

  “因为公司还处于创业阶段,最核心的基金经理其实还处于投入期,自己拿得很少,尽量兑现收益给员工。”该公司内部人士说。

  他说:“我们的研究员规模不算小,拿的在业内也不算少,至少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我了解到在正常年份,业内比较平均的年终奖水平是12个月的月薪。然后各家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向上可能18个月、24个月都有,向下没有年终奖也可能……有的公司研究员是推票拿提成,但我们家不是这种模式。只能说,我们家研究员拿到的年终奖大家都非常满意,研究员的级别差得不多,所以年终奖相差也不太大。几个大老板给研究团队让利,也是希望团队能稳定成长下去。”

  市场有赢家,当然也有暂时落后者。

  私募E:一两个月工资象征一下

  该私募规模也不小,50亿以上。其内部人士在回复记者时说:

  “密薪制。不能说。但是2017年应该不多啊,我们公司一直是偏成长股风格,去年市场一九分化这么极端,没做出什么业绩,估计大家年终奖都没多少。投研岗估计发一两个月工资象征一下吧。”

  私募F:只剩三分之一

  某百亿私募CEO告诉记者,自2016年年末债市调整之后,公司就进入了“防守状态”,产品以高评级、短久期的信用债为主,票息收益占据了2017年全年收益的绝大部分。2017年6月底资金面超预期宽松,曾做过一次波段。“不过,整体来看,全年业绩无亮点,我们基金经理2017年奖金只能拿到2016年的三分之一。”他说。

  私募G:“水降船低”

  某中型量化私募CEO则称,2017年业绩不能和2016年比,基金经理的年终奖自然也会“水降船低”。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