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广发基金刘志辉:坚持宏观和信用基本面结合 灵活把握短债投资机会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广发安泽回报基金经理 刘志辉

  今年以来,股票市场在经济走弱及外部环境趋紧等因素影响下震荡调整,投资者避险需求上升。而债券市场的回暖行情则令债券基金收益走强,尤其是在银行资管新规实施后,符合监管要求、收益稳健、流动性佳的短债基金逐步成为投资者底层资产配置的选择。

  作为广发安泽回报基金经理,笔者自2017年以来采取短债策略管理该基金,以该基金为例,笔者与投资者分享短债基金的投资框架及投资思路,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品种,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宏观基本面+信用基本面分析为主

  对于过去习惯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而言,短债基金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品种。与普通纯债基金一样,笔者管理短债基金时坚持从基本面出发的价值投资理念,采用宏观和信用基本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而言,研究基础包括分析宏观基本面和信用基本面。首先,从宏观基本面出发理解债券市场的趋势和走向,以此为背景框架再做债券类属资产(包括信用债、利率债)配置,并在不同债券类属资产中选择不同期限、不同品种。其次,信用债也同样强调基于基本面分析的信用研究,优选基本面有保障的个券,再通过估值比较,选择便宜、信用利差比较大的品种。这是大的投资逻辑体系。

  对于债券投资而言,宏观基本面研究是基金经理投资决策的重要前提。目前市场上较多专业人士喜欢对“三驾马车”的相关数据做拆分研究,笔者更倾向于基于理解不同部门主体的运行阶段及驱动因素后,再对经济周期进行分析。例如,在本轮三四线城市地产周期启动以前,市场普遍认为三四线城市库存较大,地产销售难以放量,但笔者认为,经济周期根植于人性,而追涨杀跌是人性的重要表现,价格上涨会刺激居民的购房行为。在价格指引下,地产市场的价格上涨从一二线城市不断地向三四线城市发展。这是居民部门对房地产价格做出反应的行业。如果将制造部门、居民部门、出口部门、房地产部门、政府部门等综合起来,每个部门的行为聚集在一起构成总体,就能较好地理解当前经济周期的具体发展阶段。

  除了研究宏观经济基本面,基金经理还需要关注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对基本面的反应,它针对不同经济周期所处阶段,发展目标有所不同,但不同阶段可以出现一定的偏离。结合货币政策及其变化,可以更好地理解债券市场趋势。

  其次是信用基本面分析。笔者更青睐基本面向好的企业,其未来出现风险的概率更低。例如,去年广发安泽回报配置的多是产业过剩领域的受益企业,因为去年在经济复苏过程中,周期性行业需求超过供给,供给侧行业受益更大,这使得上中下游利润都在扩张的同时,上游分配了更多市场份额,产业过剩的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信用利差明显,具有较好的配置价值。

  维持灵活风格 精选高性价比的信用品种

  在坚持挖掘信用品种价值的方向下,笔者在管理短债基金时尽量做到风格灵活,捕捉阶段性波动中的收益机会。就国内环境而言,短债基金收益会跟随资金面波动,而资金面波动往往较大,经常会有几十BP波动幅度,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当的波段操作增厚基金收益。

  例如,今年7月份,笔者判断经济环境偏温和,此时货币政策出现了一定的宽松,债券长端有所反弹。广发安泽回报也适当增配一些三年以内的利率债,事后复盘,久期给基金贡献了正的绝对收益回报。随着8月初市场有所回调,笔者在降低基金组合久期的同时,适当提升杠杆水平。

  站在当前时点来看,债券市场利率曲线非常陡峭,3个月利率收益率较低,而9个月到1年期限的债券利率比较高,较合适的策略是买9个月到1年的债券,持有到久期接近3个月时,再转换成其他品种。

  除了结合市场灵活操作外,对短债基金而言,信用品种的甄选也非常关键。广发基金固定收益研究部搭建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制定严格的信用评价标准,为投资管理提供支撑。笔者会在研究部的信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品种、收益率的理解,配置高性价比的个券。其中,广发安泽回报在配置企业信用债时,会优选如医药等主营业务稳健的企业,同时通过期限和仓位控制来提升安全性。

  展望四季度,笔者对宏观基本面维持经济温和回落的判断,货币政策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银行间回购利率区间振荡,因此短债有较好的配置价值。基于此,四季度广发安泽回报按照票息策略,以信用债+杠杆+ABS为主,适当配置存单并参与阶段性交易,兼顾票息和交易收益,力争为投资者实现稳定的回报。中期内随着经济下滑进一步确认,存在进一步宽松的可能,组合也将在控制波动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久期。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