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融资租赁服务“三农”空间广阔

王凯文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据中国社科院2018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三农”金融缺口逾3万亿元,制约了农业规模化生产。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在河北等地调研时发现,随着农机具与活体租赁业务的发展,当地农户摆脱了以往需要赊账购置设备、牲畜的窘境。专家表示,融资租赁业务期限灵活且开展方便,在服务“三农”方面有天然优势。融资租赁等金融业务下沉,将有效推动我国农业规模化发展,未来还有广阔空间。

  “三农”金融缺口逾3万亿元

  当前,我国广大农户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三大问题依然突出,资金问题仍为制约农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据中国社科院2018年发布的《“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7)》显示,我国“三农”金融缺口逾3万亿元。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为32.16万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比上季末低0.6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1.71万亿元,同比少增3864亿元。6月末,本外币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26.07万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比上季末低0.7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1.38万亿元,同比少增4154亿元;农户贷款余额8.81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比上季末高0.5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7077亿元,同比多增874亿元;农业贷款余额4.02万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比上季末低1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1700亿元,同比少增608亿元。

  中农普惠副总经理周昕表示,农民贷款难,其原因主要为,传统的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农村业务依赖于物理网点,风控要求抵押物或联保,导致成本极高,门槛也高,很多农户不符合要求。

  而在农村,无论是耕种还是畜牧,机械设备都是最大的投入。一般设备投入都需数十万元,想用积蓄买农机几乎是不可能的。而通过金融机构三户联保、五户联保等模式,每户贷款数万元,对于数十万的农机也是杯水车薪,更别提规模化养殖。

  融资租赁缓解农户压力

  “多亏了融资租赁公司的下沉,农民现在可以用得上以前完全负担不起的农药无人机、无人驾驶拖拉机等农机具。随着规模化生产,目前种植园的土豆田已经超过5000亩。”宏达农机公司董事长孟金龙向记者介绍。

  孟金龙说,过去农户购置农机具采用的方式多为在经销商处赊账、收成后还款,这样的做法不确定性很大,一旦收成不好,农户就无法负担数十万元的农机具费用。而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经销商可以直接得到货款,农户也可分期支付租金,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

  通过与当地经销商合作,农村融资租赁公司可以有效避免金融机构无法掌控的农户金融风险。宜信普惠高级副总裁、宜信普惠融资租赁总经理毛芳竹表示,金融机构对农村业务没有当地经销商熟悉,通过找到更懂农业的合作伙伴,能更好把控农户的信用风险。

  宜信公司CEO唐宁认为,“三农”业务一定要做到“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米”,这样的“毛细血管”能够把金融资源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同时,众多的合作机构一起运行,能避免成本过高、专业性不足等问题的出现。

  毛芳竹说,目前通过融资租赁方式提供的设备销售比重非常小,刚到千分之一,未来还有广阔的空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