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估值低而盈利升 机构看好明年周期股行情

万宇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近期周期股表现强势,本周钢铁、建筑材料等周期板块领涨申万一级行业。机构人士指出,从估值角度看,大多数周期类板块性价比和安全性相对较高。展望2020年,周期性行业盈利有望大幅改善,周期板块中已经经历过总需求下滑压力测试的低估值、高分红的周期龙头企业将较好匹配理财替代、险资配置等增量资金需求,或是明年最重要的投资机会之一。

  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域

  本周,A股市场周期股与科技股“搭台唱戏”。截至12月10日收盘,本周前两日涨幅排在前五的申万一级行业全部为科技和周期板块,其中,钢铁、建筑材料、房地产本周涨幅分别达1.76%、1.68%、1.48%。

  不少券商均发布研报看好周期板块的投资机会。申万宏源就表示,市场处于调整的最后阶段,看好2020年春季“周期搭台,成长唱戏”的投资机会。

  中原证券认为,岁末年初,在逆周期政策落地的加持下,传统的春季躁动行情有望回归,行业方面有望出现周期与成长齐飞的局面。从历年经验来看,银行、建材建筑和上游的钢铁、煤炭、有色、石油石化板块可能涨幅居前。

  兴业证券表示,2020年主要把握三条主线,其中一条就是“以周期为代表的稳增长预期发酵,布局周期中的核心资产”;另一条则是“金融地产龙头、公共事业、公路等高股息也是核心资产中的重要分支”。兴业证券分析指出,从行业估值水平来看,整体周期板块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域。其中,建筑处于2005年有数据以来的历史低位,市盈率为8.57倍,历史分位数为3.96%,市净率为1倍,历史分位数为0.39%;钢铁市盈率为10.07倍,历史分位数为24.96%,市净率为0.97倍,历史分位数为12.68%。

  盈利有望大幅改善

  “明年一些周期性行业盈利能力有望大幅提升,供需格局良好的企业会有不错的机会。”广发基金副总经理朱平说。

  广发内需增长基金经理王明旭也表示,今年有一些周期性行业,比如汽车、钢铁、建筑等因为与经济周期相关性较高,强周期属性导致它们的表现不是特别好。但明年宏观经济可能见底,对于周期类板块可以看好。“我对于明年上半年经济见底回升有一定期待,所以组合中有部分周期股。”

  华南某公募基金权益投资负责人分析指出,目前发电、钢铁、能化品种在微观上具备了明显的复苏迹象,预示着2020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大概率会企稳。经历过2019年的考验,部分龙头周期板块公司具备盈利稳定、资产负债表改善和市占率提升的特征。展望2020年,增量资金将主要来源于理财替代、险资配置,资金主要诉求是低波动、低风险、绝对收益,周期板块中已经经历过总需求下滑压力测试的低估值、高分红的周期龙头类企业将较好匹配这部分需求。

  联合利业也表示,周期股投资的核心逻辑就是“两低”,即周期低位和估值低位。周期低位很容易理解,明年的逆周期政策将继续托底。随着财政加码,适度宽松引导利率下行,叠加进入补库存周期,明年经济有望企稳,出现周期拐点。此外,虽然周期底尚未出现,但周期板块处于估值低位,机构亦明显低配。最重要的是,供给出清伴随龙头企业市场份额提升,即成长性的提升弱化了其向下的周期属性,使得龙头企业的估值非常具有吸引力和长期投资价值。在目前背景下,核心资产成为A股投资的主旋律,处于估值洼地的优质周期核心资产存在强烈的向上修复需求。

  但富荣基金权益投资部兼研究部总监邓宇翔也指出:“从中长期的角度去观察,在周期股上挣估值提升的钱相对较难,更多的是挣利润提升的钱。”

  看好行业龙头

  联合利业指出,周期板块是明年最重要的投资机会之一。随着周期拐点和估值修复,明年周期板块或迎来“戴维斯双击”。而周期行业的龙头则是最核心的标的,看好水泥、机械、建材、化工和地产行业龙头企业的投资机会。

  邓宇翔同样看好周期股里面的龙头。“因为在经济下行阶段也是龙头企业市占率提升的机会。优选现金流比较好、市场化程度比较高、能投入研发的行业龙头。”他表示,行业方面目前现金流较好、下游格局集中的化工、建材、家电等板块可择优关注。

  王明旭看好早周期行业的机会。他指出,随着宏观经济可能的回暖,今年涨幅较小的汽车、家电、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与地产投资相关度较高的厨电、家居行业,可能在明年上半年会有不错的表现。

  川财证券指出,经济预期有所改善、盈利稳定且偏高、估值偏低以及外资持续大幅流入等使得大金融、周期等蓝筹个股可能受到机构青睐,建议关注受益于政策支持、估值较低的基建交运领域建材、建筑、港口水运等标的。在逆周期调控政策加码以及库存周期回升的背景下,经济改善的预期上升,钢铁、煤炭、地产等低估值个股值得关注。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