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施红敏:区域性银行面临五大挑战

高改芳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高改芳)6月16日,“中国中小银行发展论坛2017年第二次常务理事会暨新型价值银行研讨会”(下称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会上,上海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施红敏指出,新常态下,如何转型发展,打造特色,实现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是所有银行面临的共同课题。他认为新形势下区域性银行面临规模增速放缓、不良贷款增加、息差持续收窄、金融多元化竞争加剧和监管政策调整等五大挑战。

  具体而言,首先,规模增速放缓,发展出现分化。银行业整体资产规模增速从“黄金十年”中的20%降至近三年的13%左右,国有商业银行更是下降至10%以下。区域性银行资产增速在2010年达到29%的历史高点后进入下行通道,发展呈现分化:部分区域性银行仍保持较快增长,但总体而言,绝大多数区域性银行增速明显下滑。

  其次,不良贷款增加,风险持续暴露。经济增速下降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导致行业和区域经济结构变化已成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重要成因。区域性银行由于基础管理相对薄弱,抗风险能力不如更大型商业银行,成为不良爆发的高危区,据有关统计,农商行、农信社不良贷款的增幅最大,2015年同比增幅高达71%。

  再次,息差持续收窄,利润增长承压。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使得负债成本走高,另一方面经济下行导致资产收益率上行受限直接加快了银行净息差的持续收窄过程。据统计,25家上市银行2016年净利润总计1.35万亿元,同比增速仅2.69%,其中利差下降幅度都较为明显。虽然较大型银行而言,上市城商行增速仍维持在10.75%,但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息差收窄的趋势也必然给城商行带来挑战。

  第四,金融多元化竞争加剧,能力受到挑战。随着近年金融体系多元化的加快,银行在金融业的主体地位逐渐弱化。大资管时代,保险、证券、信托、期货、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等创新业务与银行之间的行业壁垒逐步弱化,竞争加剧。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银行业务的分流和主导权的削弱,对区域性银行而言,多元化竞争格局下的能力挑战更为严峻。

  第五,监管政策调整,推动银行转型发展。央行从2015年末提出的MPA宏观审慎考核,引导银行加快结构调整、加强自律管理。MPA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针对广义信贷的控制。广义信贷包含信贷及类信贷品种,基本涵盖了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对广义信贷以及广义充足率的控制,实际上是对银行规模扩张的空间作了进一步压缩,也对银行资产腾挪的空间做了更严格的限制。

  监管的变化对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新要求。加强全口径、表内外资产负债的全面、动态管理,成为区域性银行面临的紧迫问题。

  国内近50家金融机构参会。研讨会上,业界共谋转型发展良策,聚焦当前金融去杠杆与新型监管背景下的中小银行改革转型之路,探索从规模经营向价值经营的转型发展模式,助力中小银行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会上还公布了《新型价值银行评价体系报告》,旨在通过构建新型价值银行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引导商业银行从“规模化”发展转向“价值化”发展。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