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铁物债务重组协议正式签署

刘丽靓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刘丽靓) 1月19日,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总公司(简称中国铁物)与银行债委会成员和私募债持有人在北京正式签署债务重组协议。这是继中钢集团债务重组后又一成功案例,尤其是中国铁物私募债重组协议的达成更是国内首例,对维护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次重组按照“同债同权”原则,最终达成了“本金安全+部分还债+留债展期+利率优惠+转股选择权”、外加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进行战略合作的市场化债务重组模式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据了解,中国铁物2016年4月5日启动债务重组后,根据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规定,4月11日中国铁物对9期债务融资工具168亿元暂停交易,被市场过度炒作和误读,加剧了债券市场波动,并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了维护债券市场的稳定,中国铁物在银行授信基本封死、个别银行查封资产、偿债资金几尽枯竭等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完成自有项目处置,迅速筹集资金67.88亿元,并在国资委的协调下加快央企欠款回笼,确保68亿元公募债券按期兑付,维护了债券市场的稳定,维护了央企信誉。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1日,中国铁物金融债务余额337亿元,其中银行债务237亿元,私募债券100亿元。在妥善处理公募债券兑付危机的同时,中国铁物本着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全力推进债务重组工作,积极与银行债委会特别是债委会主席行中国农业银行和各私募债持有人进行沟通协商。经过反复讨论,中国铁物提出在保障债权人“本金不受损失”的前提下,对存量债务进行期限和利率调整的重组思路,以实现债权人、债务人利益的平衡,既满足了债权人本金安全的基本诉求,也解决了中国铁物的短期偿债压力和财务负担过重的问题。上述债务重组思路,得到了债权人的积极回应,目前银行债务重组方案已于2016年12月28日与债委会达成一致;按照同债同权的原则,比照银行债务重组方案,私募债重组方案已于2017年1月5日获得全部持有人认可。银行债务重组方案、私募债债务重组方案均获得全票通过,为中国铁物彻底摆脱困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孟建民会中指出,中国铁物陷入严重债务危机以后,国资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重要指示精神,采取了包括调整企业领导班子,组织开展调查问责,将中国铁物实施托管等一系列措施。一方面督促企业强化经营管理,实施内部业务重组,分流富余人员,优化体制机制等;另一方面增加股东支持,改善资本结构,会同银监会等部门推动企业启动债务重组。中国铁物债务重组协议的签署,是去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和《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继中钢集团债务重组后又一成功案例,尤其是中国铁物私募债重组协议的达成更是国内首例,对维护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次重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实现了企业、银行、债券持有人等利益相关方合作共赢,对市场化债务重组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中国铁物董事长、党委书记马正武表示,在银监会、国资委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与推动下,中国铁物与金融债权人在短短9个月时间内完成债务重组协议签署,创造了央企债务重组的最高效率。中国铁物的重组方案充分考虑各债权人的利益,在保障本金不受损失的前提下,对超过300亿元金融债务余额进行期限和利率的重组,以缓解中国铁物短期偿债压力和巨大的财务负担,同时提供债转股选择权,并引入第三方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参与资产盘活与重组。整个债务重组过程,相关各方求同存异、顾全大局,尤其是债委会主席行中国农业银行积极协调各方诉求,债务重组方案实现了债权人与债务人利益的平衡,体现了金融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市场化解决困难企业债务问题的成功实践。

  目前,中国铁物生产经营稳定,财务状况逐步改善,2016年实现利润1.6亿元,同比减亏增利33.9亿元,扭转了连续三年亏损的局面,改革脱困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马正武表示,中国铁物将按照债务重组协议,履行好债权人本金安全的承诺,并以债务重组为契机,深化内部改革,夯实基础管理,加快业务重组,强化市场开拓,加大资产盘活与风险处置力度,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用优异的业绩回报股东和债权人。签约仪式上,中国铁物还与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签订了资产重组合作协议,为盘活中国铁物资产、筹集后续偿债资金提供保障。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