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供不应求态势加剧 血制品相关公司迎机遇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综合报道,近年来,血液制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随着临床适用症状的增加、老龄人口数量增长,血液制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加之在新版医保目录中,血制品报销范围扩大,预计未来临床需求将继续增加。

  供给方面,国家对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实行总量控制,不再新批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对已有血液制品业务的企业新设浆站存在严格限制,血液制品行业浆源不足预计将长期存在。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认为,从血制品价格来看,在供不应求没有缓解之前,除了白蛋白可以进口更低价格产品而难以提价外,其他产品都存在强烈的提价预期。具体看,凝血因子VIII主要由医保支付因而提价空间较小;静丙使用量大,涉及人群广,出现大幅度提价的可能性也较小;纤原属于一次性用药,且用药量相对较少,主要由患者自付,提价空间较大。

  国内现有血液制品生产企业31家,大多数企业与上市公司有关联。其中,上海莱士是规模最大的血液制品企业,2013年以来其收购了郑州莱士(原邦和药业)、同路生物和浙江海康。天坛生物正在进行资产重组,重组完成后,预计将超越上海莱士,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血液制品企业。除上述两家公司外,A股市场还有华兰生物博雅生物ST生化、人福医药博晖创新沃森生物等涉及血液制品业务。

  财通证券医药研究员沈瑞认为,目前中小企业血浆综合利用率相对偏低,血液制品领域发展将呈现强者越强的趋势,具有较多浆站资源以及产品批件的企业将有更多机会。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