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央行后退财政向前 宏观调控或发生重大变化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综合报道,宏观调控正在悄悄地发生重大的变化。近日,央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发文表示,为了稳定市场被动注入流动性属无奈之举。在一份《2015年以来稳健货币政策主要特点的回顾》中,央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称,2015年年中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出现了两次快速下跌。第一次是6月中旬以后股市大幅下挫,为防止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人民银行及时采取了降息措施,并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使M2增速有所加快。从全球来看,这种为稳定市场而被动注入流动性的做法虽属无奈,但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既然表态是非常时期的无奈之举,自然就会有非常回归正常的举措,所以文章还表示,“货币信贷月度数据出现一些起伏波动是很正常的,观察货币政策稳健性不能仅看个别月份,需要看几个月乃至一年平均、整体的情况才能判断。随着春节因素消除和股市逐步趋稳,货币信贷增速最终还是会回来。”

  再来看财政部的新思路。在财政部网站上5月27日挂出的来源是《人民日报》的报道“置换债券不会挤出民间资本”中,明确提出了“政府可以阶段性加杠杆,支持企业逐步去杠杆”。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以国际通用的债务率指标衡量,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率为89.2%,低于国际通行警戒值。”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适度加大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是政府依法规范加杠杆的重要举措,可以避免全社会债务收缩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随着全社会的杠杆水平逐步下降,政府的杠杆也可以逐步释放。

  什么意思?就是财政部要在货币政策保持稳健的时候稳住经济。思路很明显,全社会的杠杆水平要降下来,首先货币放水要管住,不要再加杠杆,不加杠杆的时候要稳住经济,可以用政府加杠杆的办法帮助企业去杠杆,企业去了杠杆活下来了,最后经济整体局面向好的时候,政府加上去的杠杆再自然降下来。

  货币杠杆的确很难区分好坏,放出去的水,会流到有生命力的企业,也会流到产能过剩本来就该被市场淘汰的企业,更有可能是不去实体经济,去了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但是政府的杠杆去替换企业的杠杆,就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定向是实业,其次甄别是不是过剩的行业,都可以比货币政策做得更好。

  最好的降杠杆的时间应该是经济的上升期,下降期硬是要降杠杆,很容易就把整体经济搞死了。既然政府承担杠杆的能力还有空间,企业的高杠杆已经难以维系,用大杠杆去换小杠杆自然是可取的。简单说,就是政策的承债能力和信用都更好,先把杠杆置换出来再说,既然真正的去杠杆一定要等到经济回暖,那么政府先承担这个杠杆反而更安全。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