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加减法” *ST厦工破局重生
*ST厦工(原证券简称“厦工股份”)日前披露,在第二次债权人会议上,公司的重整计划获得债权人高票表决通过,出资人组亦高票通过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职工债权组同意比例为100%,普通债权组同意比例为95.17%。出资人组同意比例为99.11%。截至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稿时,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已依法裁定批准重整计划。
重整方案高票通过的背后是*ST厦工相关各方共同努力的成果。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厦门调研了解到,*ST厦工为了完成重整,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进行改革,裁减冗员、追索债权、重建销售网络等并行。公司逐步恢复生机,管理层希望借助重整契机,未来立足高端制造业,利用资本市场平台的优势发展实业,重塑厦工品牌。
冒进被拖垮
厦工始创于1951年,具有六十余载的工程机械制造历史。公司先后研制了中国第一台轮式装载机、轮式推土机、中轴距装载机、越野叉车及天然气装载机,为工程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1992年,厦工作为唯一的国产工程机械品牌远征南极。2005年,“厦工”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获得多项行业殊荣。
对于厦工早前所取得的成就,*ST厦工总裁陈天生直言,公司早期可谓“一穷二白”,但依靠灵活的机制和过硬的产品,先知先觉踩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机遇,进而奠定了在装载机行业的领导地位。“当时厦工的产品契合煤炭行业高效节能的需求,客户愿意选择我们的产品。公司装载机的市场占有率长期在20%-30%,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陈天生认为,厦工敢为人先,在改革开放之初即推行经销商模式,借此拉动市场销售。“上世纪90年代,一台车炒到50万元,而出厂价不到20万元,当时受追捧程度就和现在的茅台一样。”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基建行业快速发展,工程机械行业迎来迅猛发展期。2009年-2011年,*ST厦工分别实现净利润1.16亿元、6.18亿元、5.73亿元;为进一步提升利润,公司通过定增、发债等方式,大规模投资挖掘机业务,扩建装载机生产基地。
但业绩猛增长背后潜藏危机。2011年前后,与行业其他企业一样,*ST厦工推行过度信用销售,形成大量应收账款;同时,大规模扩张产能,库存急剧增加。受宏观经济形势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工程机械行业自2013年开始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竞争加剧步入深度调整周期,销售量只有高峰时的40%。受此影响,*ST厦工的产品销售额下降,大部分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坏账率上升。加之此前扩大生产大幅举债而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同时因产能过剩,人员配置与销售规模不匹配,导致综合固定成本高居不下。
陈天生感慨道,在当时的情况下,企业去杠杆、苦练内功、处置过剩产能,多家同业公司都在去产能、抓应收账款。但*ST厦工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错过了最佳自救时机,这才一步步陷入困境。
截至2018年末,*ST厦工流动负债高于流动资产7.5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85亿元,资产负债率为100.74%。2019年4月30日,因净资产为负,厦工股份被“戴星戴帽”成为“*ST厦工”。
刮骨疗伤
*ST厦工面临债务负担沉重、持续经营和盈利能力脆弱等问题。为彻底根治诸多“病症”,重整成为解决公司所面临一揽子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式帮助公司脱困,实现振兴。
*ST厦工对于厦门拥有更多的意义。“厦工是个68年历史的老品牌,按统计,6个老厦门人中就有1个与厦工有关系。公司和城市联系很紧密,厦工的兴衰牵动老领导、老市民的心。厦工这个品牌是不允许消失的。”海翼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ST厦工董事长张振斌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厦门市政府特别重视*ST厦工,2016年就专门成立提质增效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长担任组长。后续进行了保壳、去产能、去冗员等一系列动作,优化了公司结构,减员2200多人。
军人出身的张振斌临危受命,并推出“加减法”的策略,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去冗员。对于老国企*ST厦工而言,减员瘦身计划执行并不简单。张振斌称,尽管困难重重,但厦工人给予了充分理解。“加减法”按照“三同步”的原则推进:机构调整以未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同步筹划;减员与引导再就业同步进行;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争取政策支持同步推进。
资金也是重整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一是欠银行的钱,二是员工解除劳动关系的钱,三是需要给供应商的钱。”张振斌表示,必须利用政策给予的支持进行重整。“今年年底(重整)基本会完成,厦工的财务状况将得到极大改善。对于未来厦工的发展,我们充满信心。”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ST厦工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为提质增效开展多方面改善举措,包括不良资产处置、富余资产清理、生产改善、渠道整合及人员精简等工作;并于2017年开始持续加强内部改革,以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努力采取多种措施改善经营业绩。
重整破局
本次重整计划之所以得到债权方和股东方的高度认可,得益于重整方案兼顾了各方权益。
《重整计划》显示,截至今年10月30日,共有443家债权人向管理人申报债权,申报债权金额合计38.52亿元。其中,对职工债权不做调整,将在重整计划执行期限以现金方式全额清偿。对于普通债权,每家债权人50万元以下(含50万元)的债权部分,均将获得全额现金清偿。而超过50万元的部分,则按照“留债展期+以股抵债”的方式清偿。
接近68%的普通债权采取“以股抵债”的方式清偿。《重整计划》显示,每家债权人超过50万元的部分,在扣除留债展期部分后,剩余部分普通债权人按照每100元普通债权分得约27.78股股票,股票的抵债价格为3.6元/股。这些用于抵债的股份来源于对出资人权益的调整。
*ST厦工以现有股份为基数,按每10股转增8.5股的比例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份,共计转增产生8.15亿股股份。这部分转增股份不安排向原股东分配,全部用于偿付债务和补充*ST厦工生产经营所需资金。
“厦工有20亿元的资本公积,但不能都动用。否则股本扩大三倍,而业绩改善跟不上,各方利益就无法平衡。也就是灌多少水,就得加多少面。”*ST厦工重整管理人成员游念东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通过本次重整化解了20亿元的债务,可能还会为上市公司创造5亿-6亿元的现金资产,加起来等于实现了25亿-26亿元的财务改善。即使按照3.2元/股的市价换算,转增8.15亿股相当于增加25亿元的权益,所以没有稀释小股东的持股价值。
除了平衡好债权方、中小股东及上市公司三块账,游念东透露,重整还需要规划好未来。“上市公司今后还要扩容,如果现在的股本太大,以后就很难扩容。要合理控制股本,既通过扩容解决增量来源,又不能过度扩容导致后续没有拓展空间,原则上能少发股票就不会多发股票。”
债务偿还得到安排后,后续业务发展受到投资者关注。《重整计划》显示,*ST厦工公告了五大经营方案。一是剥离低效资产,聚焦主营业务发展。*ST厦工确立了继续以工程机械为主营业务的发展方向,主要产品包括装载机、挖掘机、叉车、道路机械、隧道掘进机等。二是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毛利率。公司将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加强技术研发等措施,提高产品竞争力。三是调整产业基地布局,发挥资源配置优势。四是重建销售渠道。五是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谋求多元化发展。
*ST厦工重整工作顺利推进有赖于法院的支持。厦门中院主审法官王欣欣表示,厦门中院依法公正高效推进*ST厦工重整案各项审理工作,依法保护债权人和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推动厦工实现重整,为厦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期盼新生
破产重整,在厦门市国资委主任王龙雏看来,这是企业转型发展的机遇。
王龙雏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源于早前的经历。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昔日明星公司夏新电子在2008年已连续三年出现巨额亏损,负债近29亿元。2010年4月21日,厦门中院做出了重整计划执行完毕的裁定。此时,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象屿集团”)时任董事长王龙雏决定参与夏新电子的重整。随后,夏新电子引入象屿集团展开资产重组并更名为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象屿股份(现为“厦门象屿”),并于2011年8月29日恢复交易。至此,夏新电子成功“摘星去帽”,重获新生。
重整过后,厦门象屿业绩保持稳步增长,其总资产由重整前(2011年半年报)的1.34亿元攀升至(今年三季报)的680.38亿元。象屿集团则通过资本平台获得飞速发展,在《财富》世界500强2019年排行榜中,以2018年365.04亿美元的营业收入、1.99亿美元的归母净利润,位列第338位,较上年排名上升37位。“有人开玩笑说我们是通过借壳实现世界500强的。”王龙雏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通过对夏新电子的重整,让其领略到资本市场的魅力。
王龙雏指出,厦工目前遇到一些暂时性困难,(重整)应该说是个机会。“厦工作为产业发展平台,未来立足高端制造业,借助这个平台可以引入更多资本,并计划通过混改带动更快发展,所以说这是一个契机。”
值得注意的是,*ST厦工的行业前景发生了改观。工程机械行业经历行业周期深度调整后,迎来新一轮国际化发展、转型升级的机遇。工程机械行业于2017年开始触底反弹,整体规模持续良性增长。业内人士推测,未来五年将是工程机械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期、机遇期。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智能化、高端化将成为工程机械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