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耀眼财务“难看” 国盾量子欲做产业化“破风者”
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盾量子”)今年3月底提交了科创板申请,3个多月过去却还在第三轮问询阶段。
受益于科创板“信息充分披露”的审核原则,近三年来,国盾量子应收账款多、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负,业绩集中在四季度……新兴产业的不成熟、高风险特性,和参与“星地一体”国家广域量子通信骨干网的战略前景,一并展现在公众面前。
“财务数据反映出我们技术和应用正处于推广期。”在接受采访时,科研出身的国盾量子总裁赵勇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他同时称,随着国内外行业标准制定,软硬件条件不断完善,国盾量子对产业化非常有信心。
当下,中国的量子通信正在大规模应用落地的前夜。上个月,ITU-T(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分局)正式审查通过了第一个关于量子保密通信的国际标准,预计9月正式发布。
标准落地叠加资本推动,在激烈国际竞赛中争取产业化的机会来了。国盾量子此次冲刺科创板,募资不少于3亿元投入QKD(量子密钥分发)和相关前沿科技。
营收占全球量子通信
设备市场近七成份额
1980年生的赵勇,还记得2009年的一个电话。当时正在英国剑桥大学做基础实验研究的他接到潘建伟教授的邀约:“是否有兴趣回国后从事量子信息产业化的工作?”
这是中国量子科技成果转化的起点,为的是建立一家像IBM、微软一样能推动科技创新的企业。赵勇加入后,潘建伟将刚成立的安徽量通(国盾量子前身)全权交托。2010年,安徽量通从中国科大受让相关非专利技术,从留学生创业园的一个小办公室里起步,逐渐建立独立的研发体系。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盾量子拥有量子科技方面专利182项,去年底员工540名,其中研发人员237人,占比43.89%。公司主要从事QKD等量子保密通信产品的生产和相关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在2018年底中国已建成的总长7000余公里实用化光纤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中,超过6000公里使用了国盾量子提供的设备。
国盾量子年营收规模还不到3亿,却占据全球量子保密通信设备市场近七成的份额。2016年到2018年,国盾量子营业收入分别是2.27亿元、2.84亿元、2.65亿元。这和此前外界“量子通信千亿市场”的乐观预期并不符合,说明市场基数还小。
近几年随着量子计算发展,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规划发展量子通信网。5月德国联邦教研部宣布资助名为“QuNET”的大型量子保密通信项目;6月,比利时、意大利等7个欧盟成员国表示将共同探讨未来十年开发和部署欧盟范围内的量子保密通信基础设施。
“中国的量子通信技术已经处于全球领先水平,这也是在IT领域为数不多的,与全球保持在同一水平上的领域。其中,国盾量子是量子通信的绝对领导者。”中泰证券计算机首席分析师谢春生说。
从竞争格局看,国盾量子的国内同行包括问天量子、九州量子等。据介绍,去年,华为在欧洲尝试和西班牙电信联合打造QKD量子密码网络,但没在国内启动。国际上有东芝欧洲实验室等。韩国电信商SK,正计划在5G通信网络中引入量子加密技术。
中国还在加速对保密通信网络建设。2018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建设工程”,构建“天地一体”、“几纵几横”的国家量子保密通信网。国盾量子有望成为主设备供应商。
但国盾量子商业模式的短板也暴露无遗。赵勇解释,和其他传统行业不同,量子保密设备的生产和相应服务每年年初启动,但最终和下游集成商订立合同和结算却在第四季度,上半年业绩很差。谢春生表示,面向国企和政府的IT企业和信息安全企业往往有此困扰,而国盾量子尤其突出。
业务不断拓展,国盾量子的应收账款越滚越大。2016到2018年,国盾量子应收账款余额分别达到2.18亿元、2.93亿元和3.26亿元,尽管最终坏账很少,风险总归存在。
国际标准制定
竞逐赛开启
外界常拿量子保密通信和高铁相比:“集中力量办大事。”从“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顺利完成三大科学实验任务,到国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正式开通,中国量子通信科研和实用化走在了国际前列。
虽然政府将量子保密通信纳入战略规划,但赵勇表示,对市场内生需求的满足,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这几年,国盾量子不断向下游金融、电力、政务等行业客户拓展实际应用。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分别为-4548.41万元、-1681.99万元、-388.6万元,是负数,但在逐年改善。
即使国盾愿意为下游行业客户应用“多花一些时间”,但客户依然很难感受到“量子加密”。
和5G等技术的商用化类似,信息安全技术从实用化走向产业化规模应用也需要标准化。目前国家密码管理局、工信部等行业主管部门对量子保密通信产品和量子保密通信产业发展一直给予充分关注,但由于量子技术的创新性等因素,推进较慢。
好消息是,在对QKD产品、技术管理政策和标准的探索已在路上。最近国密局、工信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等,已组织国盾量子等企业进行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起草,国内的标准化体系正有序建设。
在赵勇看来,用标准化、规范化,将来用认证的方式,逐步推动技术被接受,是中国量子保密通信行业大规模产业化的重要外部条件。目前,国盾量子正牵头制定国家标准1项、密码行业标准预研2项、通信行业标准预研3项。
“形势前两年还不太明朗,但今年起明显提速。”赵勇介绍,近两年欧、美、日、韩等都已经着手规则制定并开始竞逐国际标准制定。目前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ITU-T(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分局)等组织都在发力QKD标准化。2017年11月,包括国盾量子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在ISO发起立项。ITU-T也启动了相关标准化项目并即将发布。
“站在量子保密通信市场必须要发展的角度,我们接受国内外标准化推进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只要有标准有规范,企业就有了努力的方向。”赵勇说,中国量子科技的国际竞争实力在此也有体现。目前,国盾量子正牵头制定两项国际标准。
“量子+生态圈”推动
中国量子科技产业化
答复交易所问询时,国盾量子称,为了实现大规模产业化,需要尽快形成支撑大规模 QKD 组网、运营、应用、认证的完整标准体系;需要具备低成本和产品小型化的能力;与光网络架构匹配能力;底层软件平台支撑的能力。公司正在逐步丰富这些软硬件条件。
对科技公司来说,研发才是硬道理。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国盾量子研发投入5318.03万元、7344.36万元和9620.9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23.41%、25.89%和36.35%,高于同期5875.36万元、7431.45万元、7189.14万元的净利润,研发投入逐年还在加码。
只凭目前的营收和利润带来的内生增长,国盾量子难以和IBM等国际巨头在量子研究上的投入相抗衡。所以,国盾量子在行业发展期选择了聚焦前沿核心技术,优化公司结构,广泛寻求合作,为产业链其他企业留下空间。
“早些年公司经常对外强调‘我的产品什么性能’?”赵勇说,“现在我们更多考虑的是‘赋能’,我们希望跟哪些行业结合?怎么广泛地和移动支付、在线办公、物联网等IT产业融合?能不能我们只做底层技术和基础设施,把PAAS、SAAS开放出去?”
一个小的生态圈有了雏形。目前,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工农中建交等国有银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都采购、试用国盾量子的量子保密通信产品和服务。另外,公司与国家电网联合发布电力专用一体化量子保密设备,国电南瑞与公司也合资成立相关公司。2013年,国盾量子开始和阿里巴巴“切磋”,推出了量子“云上加密”服务等;此外,还与中兴合作试水了“量子安全加密手机”,推出量子安全U盾等2C产品。
“量子+生态圈”也开始合力推动中国量子科技产业化。2017年美国把量子密钥分发商品列入出口管制清单,国盾量子联合科研机构多次攻关,实现部分核心器件的国产化。公司还和光迅科技等共同设立了“国迅量子芯”,正在进行芯片的研制、测试等。
采访的当天,国家人社部和中科院联合组织的“量子信息技术应用高级研修班”正在国盾量子进行研讨。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旁听发现,国盾量子用“破风者”代替“拓荒者”,来诠释该公司在量子科技行业中的定位——自行车队中的领骑车手,也许并非完美,但愿意主动承受风阻,为了团队的胜利前进。
毕竟,一个人可以骑很快,但一群人才能骑很远。要想尽快占领量子通信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国盾量子需要更多同行者。
对此,中泰证券分析师谢春生的观点是:从目前量子通信技术发展来看,国内大规模产业化落地的阶段正逐步到来,这也是由中国广阔的应用市场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