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香港上市4年成就卓著 中原证券“二次腾飞”启航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4年前的6月25日,对中原证券(股票代码:601375;H股简称:中州证券,股票代码:01375)来说是个很特别的日子——中原证券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成为全国130多家证券公司中第4家在香港上市的中资券商,也是首家在港上市的区域性券商。这一天,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和香港大公报社社长姜在忠、香港建银国际董事长胡章宏等嘉宾,出席了在港交所举行的简短而庄重的上市仪式。

  4年来,中原证券乘香港上市的东风,接连完成在港增发、A股上市,从过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券商,一跃成为全国130多家证券公司中第8家同时在香港和内地上市的券商,圆满完成了“第一次腾飞”,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履行社会责任、厚待投资者等方面均表现出色。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今年年初中原证券进一步提出了“二次腾飞”的发展目标,又一次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开始新的发展征程。

  先H后A  顺利实现“第一次腾飞”

  事实上,早在2012年,中原证券就启动了国内A股上市计划,后因IPO暂停等因素影响而停滞。为抢抓机遇,该公司于2013年9月向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到香港上市,提前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寻求更大发展。获得批准后迅速行动,克服重重困难,仅用不到10个月时间就于2014年6月成功登陆港交所,募集资金15亿港元,公司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公司香港股价曾迭创新高,被知名媒体香港经济日报集团称为港股“升幅王”。

  随后,中原证券又一鼓作气、再接再厉,在香港上市满一年后的2015年8月,圆满完成在港增发融资,募集资金25亿港元;2017年1月3日进一步成功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募集资金近30亿元,进一步增强了资本实力。至此,以成功实现香港上市为开端,中原证券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券商,一跃而成为全国130多家证券公司中第4家在香港上市和 第8家在香港和内地主板同时上市的券商,也是河南首家沪港两地上市的金融企业,实现了“第一次腾飞”,大大拓展了公司的发展空间。

  两地上市完成后,中原证券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不仅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资本实力和资产规模大增,经济效益连续多年位居河南省管企业前列,被省税务部门命名为纳税大户之一,而且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国企改革方面也走在了前列。据了解,通过实现沪港两地上市,中原证券国有股份从64%陆续降至46%、38%和近30%,目前外资和民营成份占70%以上,成为一个典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化了国企改革,优化了股权结构,完善了公司治理,提高了决策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了公司稳定健康发展。

  中原证券先H后A的成功上市模式,在全国证券行业和河南省内金融业也产生了较强的示范效应。笔者注意到,2014年当中原证券到香港上市时,全国区域性证券公司尚无第2家。受其影响,近年来全国地方性证券公司纷纷把眼光转向了境外。中原证券也堪称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带动了郑州银行、中原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加快进军境内外资本市场。

  多措并举  有力支持实体经济

  四年来,中原证券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牢牢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充分发挥区域股权市场及投资、投行等直接融资工具的作用,有力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2015年9月,中原证券牵头成立了区域性股权市场“中原股权交易中心(简称四板市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尤其可圈可点。该中心成立仅2年多时间,目前挂牌的中小企业已达2600多家,根据规划今年年底将超过3500家,明年将达到5000家,2020年挂牌企业有望达8000-10000家。据了解,这些企业都是市县企业的精华,经大力支持发展起来后,这些挂牌企业即可进入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或在境外上市,进而有力推动区域实体经济的发展。省内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成批量地在该中心挂牌,展示了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强大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与此同时,中原证券通过发挥投资、投行等金融工具的作用,为企业募集了大量资金。如地处国家级贫困县河南确山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龙凤山农牧集团”,在资金最困难的时刻得到中原证券的支持,公司起死回生;以后又陆续得到中原证券的各项优质服务和支持,不仅实现了在新三板挂牌,而且发展形势越来越好,已初步具备了在主板上市的条件,有望成为农业大市驻马店市在主板上市的优秀企业。

  大力分红  慷慨回报投资者

  四年来,中原证券积极响应监管部门号召,顺应国际资本市场规律,大力实施现金分红,慷慨回报境内外投资者。笔者粗略统计,中原证券香港上市以来每年都进行高比例现金分红。其中,2014至2017年度现金分红比例分别为56%、96.33%、111%和95.7%。

  而从2015年起,该公司对香港和内地投资者一视同仁,开始实行每年两次现金分红,最高的年份股息率高达12%。上市至今其已进行7次现金分红,累计分红额近30亿元(约合36.21亿港元),以港股发行价计算的股息率达40%左右,在厚待投资者方面走在了香港和内地上市公司前列,赢得了广大投资者的普遍赞誉。

  积极扶贫  全面履行社会责任

  多年来,中原证券每年都拿出大量资金捐资助学、扶危济困,捐赠力度一直处于证券行业的前列,为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如目前河南本科以上的高等院校,绝大部分都接受过中原证券的捐赠资金,用于资助贫困大学生;省残联一次性接受中原证券捐款300万元,直接用于帮助解决残疾人生活困难。

  同时,中原证券在落实有关部门关于脱贫攻坚的要求,全面履行上市证券公司社会责任等方面走在了前列。2016年10月,中原证券首开全国证券公司牵头设立当地大型扶贫基金之先河,率先牵头捐款设立了“河南省扶贫基金会”,并担任理事长和秘书长单位。该基金成立仅一年多,募资即达到5亿元左右,已直接救助1800余户贫困户,带动近万名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使2万余名贫困学生从中受益,受到监管部门充分肯定。中原证券还对口帮扶了兰考、固始、桐柏和上蔡四个国家级贫困县,以产业扶贫等形式增强贫困县经济的“造血”功能、促进贫困县从根本上脱贫。

  正是得益于近年来持续加大的扶贫攻坚力度,中原证券获得了广泛认可。今年3月在由国内知名财经媒体集团财新传媒举办的“2017年度财新资本市场成就奖”颁奖典礼上,该公司与牧原股份、民生银行等一起,获评2017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10强(扶贫攻坚特别奖)。

  不忘初心  加快推进“二次腾飞”

  站在香港上市四周年的新起点上,中原证券加快了推进“二次腾飞”的步伐。

  “中原证券发展的初心是什么?主要可概括为企业、国家、客户、员工、投资者和社会六个方面的统一,即企业经营业绩持续增长、上缴国家税收逐年增加、客户满意度有效提升、员工收入稳步提高、投资者回报丰厚及社会责任积极履行,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企业必须在严格合规风控中稳健发展。为此,公司在完成‘一次腾飞’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进一步提出了‘二次腾飞’的发展目标。”中原证券董事会秘书朱启本告诉笔者。

  根据中原证券的相关公告,其“二次腾飞”的目标为,力争再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公司合规风控水平明显提高,干部员工专业能力显著提升,公司资本实力和盈利能力稳居全国证券公司第一方阵,一些重要业务排名在行业内大幅提升。

  为加快“二次腾飞”,围绕提升专业能力、加强合规风控等,中原证券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发展措施,一些积极变化已经显现。人才队伍建设的变化尤其引人注目。笔者从中原证券公告及其网站获悉,近半年来,公司陆续引进了不同层级的高端人才,如来对证券行业和资本市场非常熟悉的新任总裁常军胜,总会计师、财务负责人李昭欣,有丰富审计和法律从业履历的纪委书记王金昌,合规总监花金钟等,纷纷亮相,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该公司领导力量的加强和班子成员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中层干部队伍的优化调整力度更大。“从提升专业能力出发,公司已市场化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涉及投行、投资等业务领域,他们对相关业务能力的提升和业务发展的促进作用将逐步显现。在最近召开的全省人才工作座谈会上,中原证券作为全省唯一一家企业代表参加会议,公司董事长还在会上做了重点发言,我们在引进和培养人才方面的成功经验受到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朱启本介绍。

  与此同时,中原证券主要业务条线的调整也有条不紊地展开。如该公司投行条线的改革便从组织架构、绩效考核、人员调整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四月份公司曾对投行相关组织架构调整等做过披露。公司投行条线的改革力度非常大,相当于重新定位、全面重塑,以更好顺应行业新的发展趋势,大家对投行业务的下一步发展充满信心。继投行之后,自营投资条线、子公司条线等其它业务条线的改革调整也相继展开,进一步凝聚了大家的发展共识,提振了干部员工的士气。”朱启本告诉笔者。

  合规风控工作则得以进一步强化。据了解,中原证券已大幅增加合规人员数量,并将合规管理总部和法律事务总部由原来的合署办公改为各自独立办公,进一步明确强化了两个部门的职责。此外,一项以梳理公司内部授权规则、运作流程等以提高运转效率的专项工作,在中原证券内部也全面铺开。这无疑表明,中原证券正朝“二次腾飞”的方向加快发展。

  对于公司的未来发展,中原证券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菅明军充满信心:“尽管当前我们也面临很多新的困难和问题,但我们有决心、有能力把今后工作做得更好。我们正在全力打造河南全省以及香港、上海、北京四大利润中心,在严格合规管理和加强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实现公司稳健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继续敢作敢为,并且以新担当、新作为,大力推进改革发展,加快实现‘二次腾飞’,使公司的综合实力和经营业绩早日跻身全国证券公司第一方阵,为投资者创造更多更好回报,为中原更加出彩、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