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专家解读疫情对国内外市场影响 吸引百万人观看

吴玉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吴玉华)3月30日,中银证券协同中银国际研究通过百度直播平台及万得3C会议平台举办了线上路演直播,中银证券总裁助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徐高、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兼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曹远征在线解读疫情对于国内外经济的影响,吸引了超过百万人观看。

  徐高:A股将继续保持韧性

  对于疫情,徐高认为,疫情冲击是对实体经济的外生冲击,而非经济内生问题:此次危机不同于2008年次贷危机,也不同于1929年大萧条,目前来看爆发金融危机的概率并不高。从引发金融危机的传导路径来看,当前资产价格的下跌尚未造成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受损,“沃克尔规则”以及联储投放的大量流动性已经阻断了股市风险向其他金融机构的传导。当前实体经济虽然正在陷入危机状态,然而这次与次贷危机及大萧条有所不同,后者为经济体内部出现问题,短期易于缓解而长期恢复较难,本次疫情危机为外伤,只要疫情得到抑制,经济恢复速度相对较快。徐高表示,可以看到各国政府正在采取宽松的宏观政策对冲疫情影响。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短期的,疫情结束后经济增长将会以较快速度反弹。

  关于疫情对于实体经济的冲击,徐高认为,短期冲击幅度较大,而稳就业需求下国内宏观政策将会积极发力,基建投资将会成为未来稳增长政策的主要发力点。

  徐高表示,美股市场“虹吸效应”是引发近期全球市场流动性危机的原因,但疫情冲击下A股市场更具有韧性。国内疫情发展率先得到控制,进而使得国内经济率先触底回升,未来A股将会继续保持韧性。

  徐高强调,面对疫情,当前全球均处于高度不确定性之中,目前能够做的就是密切跟踪,基于掌握的信息仔细分析,进而做出最优的判断。

  管涛:未来股市走势将转为经济基本面驱动

  管涛表示,自海外疫情加速蔓延以来,全球资本市场出现剧烈震荡。为减缓疫情冲击,3月份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政策。3月3日和15日美联储两次紧急降息,将政策利率降至零并重启扩表。3月23日,美联储宣布实施无上限QE。在2月26日至3月25日的一个月时间里,美联储扩表10962亿美元,较2019年8月28日低点增加14947亿美元,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达5.30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尽管美联储采取了如此激进的宽松政策,但美股在经历了2月底“七连跌”之后,3月9日至3月18日期间又遭遇了四次熔断。

  管涛表示,未来股市走势将由情绪驱动转为经济基本面驱动。前期市场以为疫情主要是亚洲的事情,近期全球股市剧震是对疫情全球加速扩散风险的重新定价。恢复市场信心的关键在于实施以公共卫生政策为主、财政和货币政策为辅的一揽子的疫情应对计划。当前各国三大政策初步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平缓市场恐慌。未来,影响股市走势的因素主要源于基本面而非情绪。由于疫情仍然处于扩散阶段,疫情蔓延以及防控带来的经济冲击会逐步显现,股市大概率仍可能震荡下行。如果疫情持续时间过长、冲击过大,不排除美国股灾会演变成金融乃至经济危机。

  曹远征:当前市场动荡与2008年金融危机有所区别

  曹远征表示,从市场观察到的信息来看,当前市场动荡与2008年金融危机有所区别。目前为止,美国和全球出现的金融市场动荡仍是股灾类型的,与2008年以快速去杠杆为代表的金融危机有所区别。2008年金融危机的特点是家庭资产负债表衰退引发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衰退,反映在金融市场上为卖方危机。这次金融动荡则发生在股票市场上,呈现为买方危机,金融市场尚未出现严重的快速去杠杆特征。因此目前的金融动荡还只是股市系统内的涨落,是“内生于市场的”。而正是由于目前金融动荡与2008年金融危机的不同之处,也使得当前美国政府救市策略难以快速见效。

  曹远征表示,当前市场存在担忧,若危机延续,政府及非金融企业部门与家庭部门及金融机构之间的杠杆墙存在穿透的风险。

  曹远征表示,底线思维下最坏的后果是出现类似1929-1933年的大危机,但目前全球联手抗疫的行动有助于尽快切断疫情冲击。

  曹远征认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还不仅在于短期的冲击,长期来看冲击使得经济的自愈能力变差,若疫情的持续时间超出目前预期,全球实体经济都会处于非常低迷的状态,金融市场的动荡也会此起彼伏。在这个意义上,保障包括经济金融市场在内全球稳定最好的办法是国际社会联手抗疫,尽快切断疫情对经济的冲击。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