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宽信用效果渐显 风险资产更占优

王姣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纵览近期大类资产表现,股债“跷跷板”效应明显,本周市场风险偏好提升进一步加速股债切换,如何解读大类资产股强债弱格局?未来仍是股票表现占优吗?本栏目邀请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和招商证券大类资产配置首席分析师张一平进行探讨。

  风险偏好提升

  中国证券报:如何解读近期大类资产的“跷跷板”效应?哪些因素令投资者对股市的热情明显升温?

  明明:2月中旬以来,股票市场迎来普涨,债券市场表现却较为清淡,这种跷跷板行情更多是市场情绪回暖和风险偏好转变的结果。

  对债券市场而言,1月金融数据抢眼而实体经济走弱,债市受风险偏好影响出现调整,交易情绪更加谨慎,2月中旬以来利率债收益率震荡上行。对股票市场而言,春节后利多因素较多,美联储释放鸽派信号,海外央行纷纷流露政策转向意向,叠加国内经济数据超预期、节后开工情况较好,经济过度悲观预期得到修正,外资、内资轮流驱动下,股票市场出现“红二月”反弹行情,尤其1月社融数据超预期进一步强化了股市反弹动能。

  张一平:股债“跷跷板”效应出现,主要因此前压制股市的一些因素出现较积极变化。第一,主要经济体央行政策从去年11月起暂停收紧,使得全球流动性边际改善。第二,全球经贸形势好转,市场资金风险偏好有所修复。第三,国内1月金融数据大幅超预期,宽货币开始向宽信用传导,下半年国内基本面触底可能性上升。第四,监管层重新定位金融角色,对金融工作的要求从防风险转变为高质量发展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在股债回报比处于历史高点的情况下,上述变化既改善了市场流动性环境,也提振了资金风险偏好,此时权益资产自然比固定收益品种更具投资价值。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