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债市受资金面压制回调收窄 配置价值正显现

崔启斌 刘双霞北京商报

  债券市场受资金面压制回调收窄

  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记者 崔启斌 刘双霞)继2月21日债市出现大幅下跌之后,2月22日债市出现回调。分析人士认为,债市回调的原因在于资管监管政策传闻冲击消退及买需回暖令市场情绪改善,但资金面偏紧以及去杠杆仍制约后续市场。

  2月22日,国债期货短线拉升全线翻红。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1706涨0.05%;5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1706涨0.04%。银行间现券收益率上行幅度大幅收窄。

  2月21日,市场上开始流传《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消息称央行会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有关部门,就全面规范金融机构资管业 务进行讨论及征求意见。受此消息影响,2月21日,债券市场出现大幅下跌,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全天大幅上行约8BP。

  针对此传闻,2 月22日,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透露,由央行牵头,一行三会一直在紧锣密鼓地制定监管框架的统一设计。虽然监管层证实在制定资管监管新规,但分析人士表示, 从市场上流传的资管意见稿来看,杠杆、通道、资本约束等方面监管要求都将趋严,对理财扩张及债券配置需求均存在负面影响。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市场可能存在一定的错误解读,加剧了债市大跌。在他看来,债市目前最大的风险点在于资金面持续偏紧,央行对资金波动的容忍度超出市场预期。

  从资金面情况来看,央行虽然连续第五日净投放资金,但资金面仍显紧张,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连续6日全线上涨。民生证券研究院固定收 益组负责人李奇霖称,虽然央行已连续多日进行资金净投放,市场情绪也得到释放,但考虑逐渐到期并未续作的TLF规模、外汇占款流出等因素,流动性可能还处 于“收水”的状态。中金固定收益团队指出,进入1月以来,由于央行在春节前仍投放了大量的MLF和TLF,超储率仍维持在2%以上水平。

  对于今年债市的预判,邓海清补充,2017年所有的债市风险点都会在一季度见分晓,2017年债市投资的难度和风险小于2016年,尽管2017年债市 收益率中枢要显著高于2016年。目前债市与2016年11-12月债市黑暗时代相比,已经存在明显的区别,债市的配置价值正不断显现,2017年债券市 场不会“大熊之后必有大牛”,投资者在把握债市机会的同时也必须注意风险和底线。

  北京商报讯(记者 崔启斌 刘双霞)继2月21日债市出现大幅下跌之后,2月22日债市出现回调。分析人士认为,债市回调的原因在于资管监管政策传闻冲击消退及买需回暖令市场情绪改善,但资金面偏紧以及去杠杆仍制约后续市场。

  2月22日,国债期货短线拉升全线翻红。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1706涨0.05%;5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1706涨0.04%。银行间现券收益率上行幅度大幅收窄。

  2月21日,市场上开始流传《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消息称央行会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有关部门,就全面规范金融机构资管业 务进行讨论及征求意见。受此消息影响,2月21日,债券市场出现大幅下跌,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全天大幅上行约8BP。

  针对此传闻,2 月22日,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透露,由央行牵头,一行三会一直在紧锣密鼓地制定监管框架的统一设计。虽然监管层证实在制定资管监管新规,但分析人士表示, 从市场上流传的资管意见稿来看,杠杆、通道、资本约束等方面监管要求都将趋严,对理财扩张及债券配置需求均存在负面影响。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市场可能存在一定的错误解读,加剧了债市大跌。在他看来,债市目前最大的风险点在于资金面持续偏紧,央行对资金波动的容忍度超出市场预期。

  从资金面情况来看,央行虽然连续第五日净投放资金,但资金面仍显紧张,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连续6日全线上涨。民生证券研究院固定收 益组负责人李奇霖称,虽然央行已连续多日进行资金净投放,市场情绪也得到释放,但考虑逐渐到期并未续作的TLF规模、外汇占款流出等因素,流动性可能还处 于“收水”的状态。中金固定收益团队指出,进入1月以来,由于央行在春节前仍投放了大量的MLF和TLF,超储率仍维持在2%以上水平。

  对于今年债市的预判,邓海清补充,2017年所有的债市风险点都会在一季度见分晓,2017年债市投资的难度和风险小于2016年,尽管2017年债市 收益率中枢要显著高于2016年。目前债市与2016年11-12月债市黑暗时代相比,已经存在明显的区别,债市的配置价值正不断显现,2017年债券市 场不会“大熊之后必有大牛”,投资者在把握债市机会的同时也必须注意风险和底线。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