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华创证券-钢铁行业重大事项点评

华创证券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事项:

  5月18日,螺纹2010合约收于3528元,创上市以来新高

  评论:

  微观数据表现较好,需求持续高增长。3月低螺纹消费进入快速恢复期,进入4月份螺纹表需创造了近五年新高并在高位基本企稳。4月份,螺纹周表观消费环比增长55.4%,同比增长10.8%。4月底,水泥磨机开工率达69.5%,创近三年新高,进入5月水泥高开工率延续,前两周分别达70.1%和70.7%,创近五年新高。钢铁表观消费和水泥磨机开工率的高增长佐证了下游真实需求的快速恢复,近期消费的周度高频数据维持强势,高消费延续。

  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全面转好,建材两大下游基建和地产单月投资同比转正。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0.3%,降幅比1-3月份收窄5.8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1.8%,制造业投资下降18.8%,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3%,降幅分别比1-3月份收窄7.9、6.4和4.4个百分点。基建和地产投资数据表现按较好,宏观数据与四月份钢材、水泥的高需求基本一致。

  工程机械产销持续增长,后期需求增长可期。4月份,挖掘、铲土运输机械和混凝土机械产量分别增长40.8%和40.7%。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长59.9%。工程机械产销全面高增长,与工程机械生产相关的中厚板目前也是各品种中盈利状况最好的。工程机械链条的高增长预示着需求并非出于赶工的昙花一现,至少是半年左右的周期高增长。

  高库存正在去化,盈利压制因素逐渐消除。疫情以来,上海螺纹钢的现货价格一直没有突破过3600元,每次需求超预期带来的惊喜都会被高库存的现实压制。但4月以来,库存以极高的速率去化,三月末至今库存去化了729万吨,去年同周期仅去化了306万吨,按目前的状态,二季度末螺纹钢库存就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价格和盈利向上空间打开。即使在一、二季度价格被压制的情况下,长材的盈利水平也并不差。如果与去年单季度类比,今年Q1与去年Q3接近,今年Q2与去年Q1接近,三四季度盈利压制解除后,如果能达到去年Q2和Q4两个季度的盈利水平,长材企业全年的盈利并不会比去年差。

  期现价格增长,预期逐步修复。持续的高消费和高去库下市场的预期开始修复,4月末至今,螺纹钢主力合约上涨了236元,最新收盘价3528元,达到了2010合约上市以来的新高。预期得到了明显修复。

  股票估值修复的合理空间有多大。一季度在疫情冲击造成的压力测试环境中,企业的季度盈利可以作为未来几年的盈利下限来看,用盈利最差的一季度业绩年化来计算PE估值,方大特钢的估值是10倍,三钢闽光的估值是8.6倍,韶钢松山的估值是6.2倍,仍然是相对合理的区间。即目前的股价对应最差的状况,仍然没有超过10倍,安全边际极高。另外从第三部分的推演中,我们认为长材企业今年的盈利水平并不会大幅下滑,但年初至今几个长材代表企业,方大特钢下跌了24%,三钢闽光股价下跌了24%,韶钢松山下跌了19%。在盈利并不会大幅下滑的基础上,股价的非理性下跌应该是第一阶段得到修复的。更何况19年年末的估值也并不合理,在需求好的共识逐步达成的过程中,第二阶段的修复会逐步开启。

  投资建议:无论从4月需求的宏微观表现来看,还是从工程机械产销等需求前瞻数据来看,未来一段时间的长材需求都时非常旺盛的。二季度末螺纹钢库存有望恢复到历史同期水平,价格压制因素消除,长材钢企盈利有望大幅增长,全年盈利水平并不一定比去年差。在这种认知下,我们认为估值修复的空间较大。强烈推荐长材企业方大特钢、三钢闽光和韶钢松山。

  方大特钢:一季度市场价格较低,公司选择保证生产但主动收缩销售的策略,单季度产销率仅87%,预估二季度的销量会有明显提升。行业二季度平均盈利水平上涨了40%左右,公司吨钢毛利增幅预估也在150元左右。另外,4月中旬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摊销期结束,单季管理费用下降0.7亿左右。预估公司Q2单季业绩可达到5亿以上,全年保守估计在19亿左右,对应的PE为5.8倍,纵向比较估值处于低位。

  三钢闽光:公司一季度采取了产销同步收缩的策略,业绩也受到了明显影响,二季度销量和价格都会有明显上升。另外公司品种主要是中板和螺纹钢,都是二季度表现最好的品种,预计公司二季度业绩在8.5亿左右。全年业绩可达到32.77亿,对应的PE为5.3倍,估值较低。

  韶钢松山:公司位于广东,区位优势明显,三月广东的需求恢复进度和螺纹钢价格都优于其他区域,因此公司一季度业绩基本没受影响。另外,今年海外疫情影响下,澳煤价格下跌明显,相较于国内焦煤价格优势凸显。公司焦炭自给率100%,全部采用澳煤,因此吨钢的燃料成本行业较均值低了接近100元,同比自身下降在150元左右,优势进一步凸显。预计公司二季度业绩在5.5亿左右,全年预估可达到23亿,对应的PE为4倍,估值是全行业最低的。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导致需求高增长不能持续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