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夏粮收购全面展开 商品量和收购量将保持较高水平

潘宇静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麦浪滚滚,机声隆隆,当前夏粮进入集中收获期。为做好夏粮收购工作,各地在启动收购工作时对最低价收购仓容准备工作进行了重点布置,并按照“早开门、晚收秤”的要求,让农民能够卖上舒心粮、放心粮。

  6月12日,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了解到,今年夏粮生产形势总体较好,有望再获好收成,预计商品量和收购量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确定收储库点

  按照政策规定,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执行时间为6月1日至9月30日,最低收购价1.12元/斤(国标三等品)与去年持平;早籼稻最低收购价预案执行时间为8月1日至9月30日,最低收购价1.21元/斤(国标三等品),较去年每斤上调1分钱。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中储粮集团了解到,中储粮集团安徽分公司在2019年中晚稻最低价收购结束时,就对2020年小麦最低价收购仓容准备工作进行了重点布置;2月下旬,会同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共同组织开展了夏粮收购仓容摸底调查;3月中旬,会同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分头赴主产区仓容缺口较大的市县进行专题调研,并将调研情况向集团公司作专题汇报。4月初,在国家有关部门和集团公司大力支持下,安徽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计划开始加大并向重点县倾斜。部分市县积极出台促销腾仓鼓励政策,成交量有所上升,主产区七市一县仓容硬缺口有所下降。

  春节后,中储粮集团向南京分公司下达了88万吨稻谷定向销售计划。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督促协调各级地方政府加大腾仓并库、仓房建设等支持,部分地区出台拍卖出库补贴政策、减免出库费用,投入财政资金积极维修危仓老库、新建扩建仓容,为仓容有效扩充提供政策资金支持。截至目前,该地区已腾仓并囤实现可用空仓容450万吨。

  中储粮作为国家委托的小麦最低收购政策的执行主体,对各有关分公司严格规范执行夏粮收储政策作出具体部署。中储粮方面表示,合理确定收储库点,方便农民售粮。针对产粮量大、仓容紧张的省份,增仓容办法能用尽用,通过争取开展跨省移库和跨县集并,委托租赁优质社会库点等措施,进行腾仓扩容,解决部分主产区收购仓容矛盾突出的问题。

  形势总体较好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了解到,今年夏粮生产形势总体较好,有望再获好收成,预计商品量和收购量将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初步预计小麦旺季收购量在1400亿斤左右,早籼稻200亿斤左右,油菜籽240万吨左右。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粮油处处长项宇表示,从目前看,夏粮的几个主产区冀鲁豫苏皖总体涨势很好,丰收在望。夏粮丰收会给全年粮食生产打下很好的基础,也能提振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称,近些年,我国粮食生产持续丰收,收购数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有关方面努力克服实际困难,协同配合、多措并举,较好地完成了粮食收购任务,没有发生大面积农民“卖粮难”。今年以来,小麦和稻谷已累计成交180亿斤,是上年同期的3.4倍。

  “随着新粮上市粮源增加,价格可能会略有回落。预计小麦开秤价格在每斤1.1元至1.2元、早籼稻开秤价格每斤1.12元至1.25元、油菜籽开秤价格在每斤2.45元至2.8元。”上述负责人表示,收购期间普通品种小麦和早籼稻价格以稳为主,围绕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上下波动,部分省份可能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同时,这几年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实施,优质品种销路好、价格高,逐步走出独立行情。如优质小麦价格每斤比普通品种高0.1元以上,优粮优价趋势明显。

  产量历史新高

  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我国粮食2019年产量为13277亿斤,创历史新高,且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2019年超过470公斤,远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的标准线。其中,小麦和稻谷作为两大主粮,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安全水平。

  农业农村部近期披露,截至6月5日,麦收进度过半,较常年提早3天左右,黄淮海主产区机收率超过98%。其中,四川、湖北、安徽已收获完毕,河南过八成,江苏、陕西过四成,山西、山东过二成,河北麦收已经启动。今年全国4万多个农机服务组织和300多万农机手投入夏收夏种夏管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一线,成为“三夏”农业生产主力军。

  抢收小麦的同时,夏管、夏播随即展开。各地正陆续开展“三夏”全程机械化生产现场演示、田间日等活动,大力推广自动驾驶、秸秆还田离田、免耕播种、高效植保和产地烘干等绿色高效机械化技术,充分发挥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引领带动作用,提升“三夏”生产质量效率,为全年丰收打好基础。

  2020年,农业农村部坚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确保三大谷物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口粮面积稳定在8亿亩以上,确保2020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优结构”就是继续优化种植结构。巩固区域结构调整成果,调优品种结构,提高产品品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提质量”就是推动种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推广绿色生产方式,把三大粮食作物的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打造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种植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