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风控意识提升 年内133家A股公司公告参与期货套保

王宁 证券日报

  近年来,在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期货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得到了一致认可,由此,衍生品与企业生产经营形成了相伴相随的关系。记者根据A股公司公告统计发现,截至6月15日,年内有133家公司拟参与或已参与期货套期保值,合计总额高达615亿元,这与往年相比创出了不同程度的新高,反映了A股公司参与期货套保的积极性在提高。

  多位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些年在期货市场加快新产品和多元化服务供给下,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积极性同步提升,并成为生产经营过程中常态化手段,这些不仅仅体现在A股公司层面,更多的是各类企业目前管理风险的真实写照。可以预期,未来期货市场与企业的发展将更加紧密,期货服务实体企业将更加多样化。

  A股公司参与套保呈现五大特征

  6月15日,北京科锐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同意公司及子公司使用自有资金不超过5000万元开展商品期货期权套期保值业务,套期保值业务期间为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一年。

  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北京科锐是A股市场年内第133家发布参与套期保值的公司,虽然从套期保值资金量来看并不高,但却是具备严谨性特征的公司之一。

  记者在梳理过程中发现,目前A股公司参与套期保值呈现五大特征:一是参与商品期货的比重愈发提升。此前,由于我国衍生品工具并不丰富,且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需要,在国际市场参与金融期货套期保值的情况比较常见,不过,随着近些年期货市场发展的成熟度提升,新品种和服务模式多元化的供给,目前参与国内商品市场的套期保值比重正在进一步提高。

  二是套保覆盖的板块越来越广。由于近些年期货市场新品种呈现出链条特点,在为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提供跨品种、跨期、跨市场,以及场内和场外服务时能够更加丰富、更加多元化,因此,期货套期保值的吸引力在增强,各类企业均在争先恐后的参与衍生品交易,以A股市场为例,目前参与套期保值的A股公司涵盖了电子、医药生物、有色金属和电力设备等板块。

  三是参与套期保值的公司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一方面体现在上市公司层面,另一方面则是有更多的中小型企业越来越积极参与套期保值;根据避险网数据显示,近些年参与套期保值的各类企业数量,呈现直线式上涨态势。

  四是参与方式和需求多元化。统计来看,在133家A股公司中,除了传统对金融期货和商品期货存在套期保值需求外,部分上市公司更是明确提出要参与对应的期货期权,甚至还包括场外期权等。

  五是参与初衷更加理性,过程更加严谨和专业化。长期以来,多数参与衍生品套期保值的企业能够不忘初心、端正态度,但也有以套保之名、行投机之实的企业,不过,在今年发布的套期保值公告中,多数都能够以合理性、可行性和风险评估来充实公告内容,从而向市场全面展现出套期保值的初心所在。

  期货市场法人持仓占比逐步提高

  现阶段,上市公司参与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已成常态,涉及的板块几乎涵盖所有类别,涉及品种数量多达几十种。记者梳理发现,在133家A股公司参与期货套期保值中,参与商品期货的数量占比约20%,其中,有公司更是明确所要参与的期货品种,例如保龄宝明确参与套期保值的品种为玉米、玉米淀粉;紫金矿业参与套期保值的品种是铁矿石期货;晨丰科技参与交易的品种为PTA;青龙管业参与交易的品种为PVC和PE等。

  北京某期货公司高管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运用衍生品工具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必选项,这缘于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得到一致认可,其广度和深度也在进一步务实,这些不仅体现在A股公司层面,更多的是各类行业的中小型企业也都对衍生品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以及更专业化的运用。

  据衍联中国企业避险指数首季报告显示,今年首季期货市场虽然未有新的场内避险交易品种挂牌,不过,在菜粕、鸡蛋等现有期货品种在合约设计、最小变动价位等方面陆续进行了优化,以适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环境和避险需求。同时,场外避险市场的业务及相关规则也在不断完善,例如郑商所在年内综合业务平台泛糖专区基差贸易的保证金进行了调整,大商所新增了场外会员和场外平台质押贷款机构。

  此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提出“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保险+期货”连续七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期货市场避险作用备受重视。

  法人持仓占比是反映各类机构参与期货市场的重要证明形式之一,其中就包括各类企业的参与程度。记者从大商所和郑商所处获悉,截至6月14日,今年郑商所日均法人客户持仓量占比达69.45%,功能作用发挥较好的品种如PTA、棉花期货等日均法人客户持仓量占比超过80%;截至5月底,今年参与大商所市场交易的单位客户持仓占比达71%,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10个百分点。

  有业内人士表示,法人客户持仓占比的提升,反映了企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提高,期货市场为国内实体经济相关产业由大做强、由大做优,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提供了强劲动能。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