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大商所党委书记、理事长冉华:新时代赋予新使命 期货业服务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王宁证券日报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正式确立,期货业同步肩负起新的责任和使命。

  近日,大商所党委书记、理事长冉华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党中央提出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决策部署,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主题,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期货市场作为现代市场体系的组成部分和与实体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要素市场,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大有作为。

  四方面持续探索创新 全面贯彻落实政策要求

  服务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在新发展阶段下赋予期货业的新使命,更是全面贯彻落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

  冉华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新形势下,大商所将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贯彻落实好中央精神和证监会部署,在确保“保险+期货”规模不少于去年并主要向粮食主产省和生猪养殖行业倾斜的情况下,持续探索创新模式,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帮助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更好应对生产经营风险,促进小农户有机衔接大市场,具体表现在四方面:一是高质量做好涉农产品工具供给。一方面,将加快推进棕榈油期权等农产品衍生工具上市,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影响重大的区域性农产品的期货品种研发力度。另一方面,在仓单、基差、互换等场外业务上引入更多品类、区域和品质的涉农品种,通过场内场外市场协同发展,扩大期货衍生品市场服务“三农”覆盖面,进一步发挥好期货市场在助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独特作用。

  二是全方位提升农产品市场运行质量。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确保市场安全稳定运行前提下,通过实施“一品一策”,不断优化已上市品种合约规则和交割库布局,释放市场承接相关农业产业风险的活力和能力,让大品种成为大产品、服务好大农业;对标国际先进市场运行质量,多措并举持续改善合约连续性,丰富交易指令,研究推出大宗交易,探索结算价交易机制,提升农业产业链参与者的套保效率。

  三是将聚焦产业发展放大“保险+期货”功能。大商所将通过持续创新优化服务模式,扩大种植类县域覆盖项目和养殖类分散项目的覆盖范围,通过与地方政府的联动、优化资金支持比例,进一步增强“保险+期货”的可持续性与可复制性,以此为抓手进一步畅通期货市场助力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

  四是持续性做好过渡期帮扶工作。大商所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四个不摘”指的是,贫困县党政正职要保持稳定,做到摘帽不摘责任;脱贫攻坚主要政策要继续执行,做到摘帽不摘政策;扶贫工作队不能撤,做到摘帽不摘帮扶;要把防止返贫放在重要位置,做到摘帽不摘监管。)要求,保持过渡期帮扶力度不减,综合运用产业帮扶、教育帮扶、健康帮扶、消费帮扶等措施,巩固对口帮扶地区的脱贫成果,探索以“品牌性”项目深化期货市场帮扶路径,持续推进产业帮扶,突出期货创新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

  据了解,经过长期发展,2020年大商所成交量位居全球衍生品交易所第七位,农业产业服务覆盖面广,多数品种期现价格相关性保持较高水平,风险分散和转移能力强,特别是通过连续多年“农民收入保障计划”试点项目的探索,以及去年开始启动的场外市场生态圈及交易中心、价格信息中心“一圈两中心”建设,为在新发展阶段更好地服务我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将“保险+期货”作为着力点 助推乡村产业现代化发展

  “保险+期货”是期货市场服务农业产业的重要模式创新,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六年提及“保险+期货”,在当前新形势下,大商所将此作为着力点,持续探索多元化模式服务“三农”。

  “‘保险+期货’是期货市场机制与保险业务整合协同探索出的‘三农’服务模式。”冉华表示,该模式已成为保障农民稳收增收、农业产业发展和资本市场助力脱贫攻坚的有效抓手。

  冉华认为,2016年-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扩大试点”是基本主题,主要是通过试点区域的扩大、模式的丰富,来持续提升市场认知,理顺服务“三农”路径,丰富和总结经验;2020年则提出要“优化‘保险+期货’试点模式”,主要是在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资金持续介入的基础上,加快推动形成可复制、易推广、商业可持续的标准化模式,为在更广范围落地实施以及全国性的普及打好基础;而今年要求是“发挥‘保险+期货’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这说明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后,组织动员金融机构、探索期货市场服务“三农”新模式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保险+期货”需要更深地融入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

  据悉,自2015年首倡“保险+期货”模式以来,大商所已累计投入资金6.4亿元,引导54家期货公司、12家保险公司、10家商业银行开展了359个“保险+期货”项目,实现赔付超过9亿元,惠及全国27个省的近112万农户,其中包括134个贫困县和50万余贫困户。在此过程中,“保险+期货”从“价格险”到“收入险”,从“种植环节”到“全产业链”,由“单一支持”到“多方共担”,由“管理风险”到“促进产业化”发展,由单一“期货保险”到形成“金融合力”,保障品种不断丰富、支持资金不断提高、覆盖地区不断扩展、产品模式不断创新、涉及群体不断扩大,助力“金融支农”和“脱贫攻坚”的成果得到了市场的检验和各方的肯定。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曾先后到黑龙江佳木斯、四川金阳、贵州遵义、甘肃秦安等地区调研,深刻地感受到,期货行业推动的‘保险+期货’业务在中国有很好的社会基础和现实意义,已成为金融机构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在新时期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冉华表示,一是促进小农户更好衔接大市场。一方面,农户按期货市场远期价格安排生产计划和种植结构,另一方面,利用“保险+期货”保险成本低、保障效果好、概念易于理解和接受、销售渠道广泛等特点,将小农户的风险集合在一起,通过期货市场分散转移,从而促进农村自然经济向大市场经济的转变。同时结合近年实践中形成的含权贸易和“二次分配”模式,更好地保障了农民收入,因此也成为金融助推脱贫攻坚战略的有效途径。

  二是丰富财政支农的市场化路径。“保险+期货”以市场化、公开透明的方式,有效支持农业生产、服务“三农”,整个过程不会扭曲农产品市场和贸易,不影响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依托“保险+期货”开展政策性保险,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财政补贴政策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

  三是成为乡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助推器。通过“保险+期货”使农民的收入有了保障,从而有效促进农业生产的连续性、稳定性,带动农村土地流传,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一个区域有了固定规模产业,就可以逐步形成产业链,实现循环经济。例如,甘肃秦安有了稳定的苹果产业,除了发展水果深加工产业外,还计划发展生猪等养殖产业,来为果树提供肥料,从而推动乡村产业可循环发展、现代化发展。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