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管理市场风险新“武器” 生猪期货助力稳定生猪生产

张利静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在得知证监会批准大商所开展生猪期货交易,未来有望衍生出生猪价格险和收入险时,河南省桐柏县月河镇闵庄村月河鸿华养猪场场长谢建华显得有些兴奋:“那当然好了,饲料和毛猪价格就都能确定了。按现在的行情来说,毛猪每斤16元,哪怕保障价只定到15元,我们少赚一点,压力也会小得多,这样也敢扩大养殖规模了。”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人士表示,上市生猪期货将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通过提供更加有效的市场价格信号和金融避险工具,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价格,从而起到稳定CPI的作用,服务于国家宏观调控和国民经济稳健发展。

  养猪户两头受压

  桐柏县地处豫、鄂两省交界处的桐柏山腹地,今年2月刚脱贫摘帽,脱贫成果尚待巩固。为帮助当地生猪养殖户规避饲料成本上涨风险,平稳复工复产,4月10日,在河南证监局的推动和指导下,华信期货联合人保财险河南省分公司,签约运作了桐柏县首个猪饲料成本“保险+期货”项目,使这个革命老区的生猪养殖产业获得管理市场风险的新“武器”,月河鸿华养猪场也是参保养殖场之一。

  此次华信期货全额补贴保费,为当地2万头猪1个月所需的1600吨饲料(包含1200吨玉米和400吨豆粕)用量提供成本保障,保险期限为1个月。参保养殖户无需参与复杂的期货衍生品交易,只需持有一份成本价格险保单,便可规避饲料成本上涨的风险。若玉米、豆粕期货价格(观察价格)高于保单约定价格,参保养殖户将可获得差价赔付。

  此次保险公司在向养殖户出具保单的同时,通过向华信期货的风险管理子公司上海华信物产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华信物产”)购买看涨期权转移风险,华信物产则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为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

  据了解,本次“保险+期货”项目采用增强亚式期权设计,在降低保费成本的同时可实现较高的赔付概率,其结算方式为:在期权有效期内,某交易日的收盘价如果高于行权价,则该收盘价为该交易日的观察价格,收盘价低于或者等于行权价的,以行权价为该交易日的观察价格。增强亚式期权最终结算价为所有观察价格的算术平均值。

  健全农牧期货产品体系

  业内人士介绍,我国生猪养殖量居全球首位,但2018年8月以来,非洲猪瘟疫情的传入导致我国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进而导致2019年6月以来生猪价格急涨,引发CPI快速上升。近期,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经济面临倒退,全球央行开启宽松货币政策,而较高的CPI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国内货币政策的空间。在此背景下,期货经营机构此时向养殖产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服务援助,是其发挥金融专业优势,持续服务国民经济,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并积极承担抗疫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之一。

  华信期货总经理丛龙云告诉记者,我国自古就有“猪粮安天下”之说,猪肉是当今大多数国人必不可少的食物,其价格是我国CPI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猪期货的上市,将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通过提供更加有效的市场价格信号和金融避险工具,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价格,从而起到稳定CPI的作用,由此服务于国家宏观调控和国民经济稳健发展。

  此外,从美国等发达国家生猪行业规模化进程来看,在规模化养殖场及养殖企业逐步替代传统中小养殖场和养殖户之后,大型养殖企业之间的优胜劣汰也不断进行。其中,对风险管理工具的运用成为大型养殖企业间的重要竞争手段,一些头部养殖企业通过高效的风险管理,实现企业稳健经营。

  “国内生猪期货的上市将健全农牧期货产品体系。对我国的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而言,预计未来单纯生产能力的差异将会削弱,对风险管理工具的运用将成为下一阶段的重要竞争手段。通过参与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对饲料采购成本和生猪销售价格进行有效管理,获得稳定利润,将有利于其平稳生产和实施规模扩张。”丛龙云表示。

  期货公司纷纷行动起来

  据了解,对于生猪期货这一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期货品种,众多期货公司很早就着手开展专业研究,并通过联合大商所举办培训、研讨会,组织产业调研,配合进行模拟交割等形式开展市场培育和建设工作。

  相关人士介绍,目前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大型养殖企业、规模化养殖场和散户养殖并存,不同主体所需服务可能有较大差异。例如,针对大型养殖企业,一些期货公司可发挥专业优势,助其搭建套期保值、期现业务的专业体系,提供研发、数据和交割等方面的支持,并帮助其利用期货市场机制开展商业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未来,这些期货公司可帮助生猪养殖企业综合利用玉米、豆粕等饲料期货、期权品种以及生猪合约,打造风险管理的闭环,通过科学化、精细化的经营管理,实现转型升级。

  而针对部分难以自行组建团队直接参与期货市场的中小养殖企业及养殖场,生猪期货上市后,已有期货公司可提供基差贸易、仓单服务、场外衍生品等服务,帮助其解决定价、风险敞口和现货端资产化等问题,使相关产业客户实现“风险进场,企业不进场”,从而更加便捷地管理经营风险。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