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权贸易成为新亮点
虽然“场外期权+产业扶贫”模式在市场上已得到较为普遍的运用,但“场外期权+含权贸易+产业扶贫”三合一模式的身影却不常见。通过“含权贸易”市场化手段促进传统贸易模式升级,将业务模式进行横向扩展和纵向延伸,对提升产业扶贫的持续“造血”能力,打造长效扶贫机制,推动金融市场可持续服务“三农”具有积极作用。
金东升指出,“含权贸易”的鸡蛋购销新模式结合“保底订单”,可为农户提供双重利益保障。在传统的“一口价”销售模式下,合作社无法获得价格再上涨的收益,而在“含权贸易”模式下,合作社可以在约定时间内获得二次收益,解除了合作社“卖便宜了”的后顾之忧。
“场外期权+含权贸易+产业扶贫”能切实解决产业扶贫中库存、销售、价格等诸多问题,合作社获得了稳定经营保障,贫困户收入显著提高,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落实长效扶贫机制,防范贫困户返贫提供助力。这种模式不仅是风险管理的创新,也是期货市场扶贫模式的创举。
自2013年起,大商所便开始积极支持期货公司等主体,开展利用场外期权等创新业务服务实体产业的试点项目。场外期权能够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个性化需求,量身定制卓有成效的避险模式,为企业生产经营保“价”护航。历经几年的发展,场外期权的运用模式推陈出新,大商所场外期权试点项目服务企业的手段也更加灵活,服务实体经济的程度和有效性均进一步加深,也为普惠金融的顺利落地提供实践依据。
金东升表示,试点项目的成功,点燃了市场各主体参与期货及场外期权的热情,不仅农产品、粮食生产加工这类企业展示了更强的合作意愿,银行、保险、券商、担保公司这些金融机构也纷纷伸出合作的橄榄枝。“参与主体多了,创新的空间就大了,可能性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