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看美元做商品,已经成为大宗商品市场普遍认可的一条投资定律。
其背后,全球大宗商品贸易的美元定价机制是根本原因,即美元贬值,则需要更多美元购买同等数量的商品,美元下跌便会引起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反之则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此外,美元还通过自身周期波动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进而影响大宗商品的供求关系及价格。
从汇率角度看,美元走弱趋势之下,商品价格将有条件地出现上涨行情。条件有二:一是出口该商品的国家货币相对于美元是处于升值状态的;二是进口该类商品的国家是美国或其他货币贬值幅度较美元更甚的国家。
从资金角度而言,美元和大宗商品是同时作为国际投资者可选择配置的主要大类资产。美元升值时,投资者常常会加大对美元资产的配置,同时减少对大宗商品的投资。反之,美元贬值时,投资者则更倾向于弃美元而买商品。
去年年底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由“鹰”转“鸽”,美元走弱、大宗商品反弹的势头较为显著。尤其是商品龙头品种原油、黄金、铜等,在美元走弱背景下不断走强。美元走弱与新兴市场经济复苏(如中国逆周期调节政策利好经济)之下,美元与大宗商品尤其是贵金属、基本金属等宏观敏感品种负相关走势突出。
通过观察历史走势可以发现,在全球经济整体表现较弱而美国经济偏强,或者全球经济表现复苏而美国经济优势不突出的时候,美元和商品的负相关效应比较明显。但如果全球经济表现与美国经济强弱差别不明显,美元和商品大概率会出现同涨同跌。尤其是商品基本面配合的情况下,同向走势更加突出。
但我们并不能认为美元与大宗商品走势总是负相关。据统计,1971年以来,美元指数与反映全球商品价格走势的CRB指数多数时间呈现负相关关系,但二者走势呈现正相关状态的时候也并不鲜见。具体到品种来看,除了原油、黄金、铜与美元联动较为紧密之外,其余大宗商品对美元波动的敏感度则大大降低。
究其原因,美元指数和大宗商品之间的关系不是必然的,虽然主要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但两者都有各自的影响因素,美元作为一种货币,一方面会受到本国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受到其他货币涨跌的冲击,而商品则主要受自身供需关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