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汇兑损益承压
随着人民币汇改持续深入,人民币早已脱离简单单边上涨状态,双向波动更加频繁,也给很多进出口企业带来了更严峻的汇兑损益压力。
1月3日晚间,百隆东方(601339.SH)公告预计2017年全年将形成汇兑损失约人民币1.5亿元(数据未经审计)。原因在于,2017年年初以来,美元汇率持续走低,造成人民币汇率相对上升。此外,公司仍有外币资产和负债的净风险敞口2.5亿美元。公告表明,汇率变动对公司业绩将产生较大影响。
事实上,随着人民币单边上涨转向双向波动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受到了汇率波动带来的汇兑损益压力。
一位外贸企业董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年底汇率上涨,给企业带来的汇兑损失主要通过两方面产生:
一方面是很多出口企业年底年初季节性“刚性结汇”增加,结汇的过程中承当了汇率的损失。“我们本来在美国有一笔上千万美元的应收款,本来计划是12月初收回然后结汇的,结果因为年底大家都在结汇,操作上慢了一些,到了月底才完成,损失了100多万元人民币。”该董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这只是他近期掌握的一个例子,公司年底这样的损失应该还有更多。
另一方面,对于一般的上市公司而言,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因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与初始确认时或者前一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差额,可供出售的外币货币性项目除摊余成本之外的其他账面余额变动产生的汇兑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之外,均计入当期损益。这也意味着,因2017年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攀升,12月底的即期汇率给出口企业带来不小的账面损失。
前述外贸企业董秘就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由于公司在国外还有大量外汇没有结汇,财报季前后的人民币升值对于公司业绩影响很大。“我们是上市公司,业绩波动太大对股价不利,我们只能希望投资者能理解,公司业务没有发生变化,汇率变化并不是公司能左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