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量矛盾上来看,二季度原油供需缺口放大确定性较高,因此推荐的策略仍旧是持有此前的布伦特正向套利。中期来看,全球轻重油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依然会加剧,因此,我们仍建议在二到三季度的时间段内找机会做缩Brent-DubaiEFS。
二季度炼厂检修陆续结束之后,从IEA、EIA、以及OPEC的平衡表来看,原油需求呈现增长趋势,但成品油终端消费或许仍旧是不温不火,表现为总体平衡,但原油紧成品油松的格局。若OPEC盯住原油平衡表去增产,将会是成品油的胀库,有重蹈2018年的覆辙的风险,因此OPEC在增产问题上会慎之又慎。从当前OPEC的策略上看,能够接受一定程度的油价上涨,但一定要把总体石油库存控制在5年均值以下,但如果油价飙升幅度过高(如布伦特超过80美元/桶),OPEC可能会在6月份的部长会议上重新调整产量策略。
此外美湾炼厂的重油紧缺问题也一时难以解决,未来可能进一步加剧。目前美湾炼厂从3月低到9月份加工量还有至少100万桶/日的提升空间(按往年季节性推算),假设其中一半需要重油,那么还需要额外增加50万桶/日的重油进口,除非美国政府释放战略储备库存里的重油(可能性低)。这种情况下,考虑到美湾重油短缺的外溢效应,未来西区的中质和重质原油升贴水会继续保持坚挺。
苏伊士东西区强弱变化
二季度原油基本面会趋紧,那么对于东区(苏伊士和以东)和西区(苏伊士河以西),哪边会更紧呢?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炼厂需求,根据EnergyAspect预测的炼厂加工量数据,从同比的角度来看,东区加工量今年同比增加134万桶/日,而西区同比仅增加5万桶/日,接近零增长。这很容易理解,因为今年全球新投产炼厂均在东区,西区已有炼厂负荷提升的空间有限。
其次是原油供给,从几大产油地区分别分析。首先是中东,中东受到OPEC减产政策影响,其原油出口量从去年12月1950万桶/日下降至今年2月份的1840万桶/日,降幅超过100万桶/日,与其减产幅度相匹配。
美国方面,近年来主要通过原油贸易的方式来解决其生产与消费原油品质错配的问题,即出口轻油,进口重油,并通过原油掺炼的方式来获取最佳的炼厂经济性,不过,这一模式
被沙特与委内瑞拉打破,今年以来沙特与委内瑞拉中重质原油进口加速下滑,初步估算,两者对美出口下滑,导致美国炼厂损失了近100万桶/日的重油供应。美湾炼厂面临着重油短缺的问题,这一矛盾在美湾炼厂从检修中复产之后更加突出。我们认为,美湾炼厂的重油紧缺问题一时难以解决,未来可能进一步加剧,主要是目前美湾炼厂从当前到9月份加工量还有至少100万桶/日的提升空间(按往年季节性推算),我们假设其中一半需要重油,那么还需要额外增加50万桶/日的重油进口,除非美国政府释放战略储备库存里的重油。这种情况下,考虑到美湾地区的外溢效应,未来西区的中质和重质原油升贴水会继续保持坚挺。
此外,美国对委内瑞拉的制裁另委内瑞拉对亚太国家出口增加,尤其是印度和中国,由于美国对印度施压,目前印度已经开始削减委油进口,但中国3月份大幅增加了委油进口,主要是通过俄油进行中间贸易,由于目前美国尚未对委内瑞拉展开二次制裁,因此对俄油的行为无法制裁,预计委内原油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大幅流向亚太,当前中东产油国的战略倾斜以及委内瑞拉制裁,使得当前就中重质原油而言,西区要比东区更为紧张。
西区轻油仍在互相竞争
轻油方面,正好与重油相反,西区的轻油仍在互相竞争。根据普氏新闻,目前尼日利亚仍有1500万桶的4月份船货以及5000万桶的5月份船货待售,但布伦特月差近期表现非常强劲,我们认为其中的一个逻辑是近期中国对美国采购的回归,3月份预计有3到4船美国货去往中国,而4月份预计会有4船,主要原因是1、2月份西非贴水异常强劲,西非油与美国油相比已经不具备经济性,因此中国买家偏向于采购美油而不是西非油,而布伦特则受益于美国原油到欧洲的套利船货减少,1~2月份美国出口到欧洲的量平均在100万桶/日,但3月份之后,由于去往中国的船货增加,预计欧洲到货量将会大幅下滑,不过由于有大量的尼油待售,因此北海的实货升水依然有顶,欧洲炼厂并不缺货,只是需要等待西非贴水下滑,此外,除了实货面略显偏紧之外,我们认为布伦特月差的快速走强也反映了二季度原油去库存的预期,在去库存兑现前可能仍有一定的走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