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国内的资产管理中,各项资产互相渗透。而随着各种投资主体的互相渗透,更多的投资者会把资产打通。从中国资本市场过去17年的表现来看,大宗商品的收益仅次于房地产和股票。”永安国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国平9月8日在2018第三届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的“期货投资机构论坛”上表示。
中国期货市场持续发展和国际化步伐加快,使得期货衍生品在资产配置和投资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提高。与会嘉宾表示,开展期货资管与风险管理业务,为期货经营机构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同时,期货经营机构创新在为相关产业提供避险和定价工具的同时,也为机构投资者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期市服务实体产业能力提升
除了吸引其他金融机构不断参与期货衍生品市场外,期货经营机构也在不断修炼内功。
“开展期货资管与风险管理业务,为期货经营机构带来重大发展机遇,提升了期货经营机构的服务能力和专业能力,推动期货经营机构实现了转型。近年来,期货经营机构服务实体产业的能力大大增强,核心就在于期货资管与风险管理业务的开展。”新湖期货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文胜表示。
马文胜进一步表示,通过期货资管与风险管理业务,期货经营机构慢慢转变以服务客户创造价值为核心的衍生品综合业务服务提供商,同时成为期货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提升了整体专业素质及研究咨询水平。
不过,以往的情况并不乐观。“期货经营机构要把实体企业客户教会,并让其参与期货市场,这个效率非常低,而且近20年中,一直处于这种循环状态。让一个不懂期货的企业完全了解并成熟运作,也使得期货市场服务实体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变得极其困难。”马文胜表示。
同时,实体企业在参与期货市场时也存在一定的障碍。“对于不少实体企业来说,如何合理运用金融工具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通常来说,实体企业都各自有一套标准的风险管理理论,但由于定价基准、基差点价、交互方式、信用程度不同等,也会造成风险敞口的变化。但现在很少有企业能真正了解各自的风险敞口有多大,而且当前市场上的衍生品种类和数量也不能完全与其相匹配。”北京华融启明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石建华表示。
石建华进一步表示,站在金融市场的角度,虽然交易所和期货公司可以提供更多的规避风险工具,但如何让实体企业学会使用这些确实太难了。虽然现在的风险管理子公司已经做了很好的基础,通过将实体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和期货市场结合起来。但现在来看,大量企业的风险还未能通过衍生品市场或者通过风险管理子公司来规避,包括仓单质押等。
在这种情况下,马文胜认为:“如果把风险管理需求者和管理者分离,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客户只需购买产品就可以实现风险管理需求。”
而期货经营机构从以往服务决策转变为衍生品的提供主体,也会带来内部组织架构的巨大变化。马文胜表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业务单位要变成专家线、顾问线;其二,原来的经纪业务、风险管理业务要变成产品线;其三,技术、运营研发要变成财务线,把这些结合好就是中国期货公司要研究的内容,并才能真正地把产品做好。
“如果风险管理子公司能够真正从为服务实体企业的角度出发,应该努力把实体企业绝大部分的风险消灭在场外市场。期货品种和现货行业是否具有定价能力,这对中国的大宗商品行业来说,可能会有不一样的商业模式和未来前景,以及竞争力。”石建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