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年多的牛市,大宗商品目前已经处于高位。从宏观角度来看,“供给侧”改革的故事虽然还在继续,但影响力明显趋向于边际衰减。而对于宏观需求持续减弱的担忧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机构投资者开始询问执行“空单”的时机,消失多时的“商品熊”,可能正在悄然临近。
牛市是否渐行渐远
“商品牛市在上半年已经结束了。”宝城期货研究所所长程小勇周三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表示,2018年上半年商品基本上没有单边上涨的品种,就算是前两年表现强劲的黑色,如螺纹钢涨幅也较2016年、2017年大幅收敛,不到10%,而有色金属中对经济最为敏感的沪铜在上半年下跌了8.42%。
从期货市场来看,文华商品指数在2017年9月份到达164.90的高点,随后的9个多月中一直保持高位震荡,截至周三,报收在156.23点。
“我们今年一直减少在商品市场的头寸,特别是有色品种,下半年头寸会进一步降低,”华东一家大型私募的策略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我们更愿意通过宏观分析获取趋势性机会,但是震荡市多空两难,我们并不擅长。”
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8年前6个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1405.12百万手,同比下降4.93%。其中,上期所累计成交量为530.17百万手,同比下降17.43%;郑商所累计成交量为352.25百万手,同比增长22.04%;大商所累计成交量为506.38百万手,同比下降5.25%。6月当月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量为254.18百万手同比下降10.62%, 环比下降11.44%。成交下滑加速的态势明显。
在近期举办的一个商品市场的半年度策略论坛上,敦和资产宏观策略总监徐小庆评价上半年商品市场时表示,“今年多头和空头都不是很开心,即使赚到一些钱也战战兢兢,多头和空头都拿不住仓位,这说明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的人今年都没有非常坚定的信仰。”
前述私募经理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所谓的牛市已经结束了,现在是部分有机会的‘鸡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