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6月11日电(记者王春雨、王雨萧、杨喆)6月11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悦来镇苏苏村下了一场大雨。“现在路好了,连小孩都不穿靴子了。”站在窗前,65岁的村民李春林感叹。
李春林从小就住在村子里,过去雨天村路泥泞,村民收入少,舍不得买靴子,有些人只能给孩子买一双。
泥路还不是最“糟心”的。“人闲,心散,干活就犯懒”,村民曾这样形容村里的风气。
曾经的苏苏村,戴着三顶沉重的“帽子”:软弱涣散村、贫困村、难点村,被称为“黑三星村”。
“村支部有一年的时间连村支书都没有,因为没人敢当,没人愿意处理村里的烂摊子。”苏苏村驻村第一书记石鹏说。
转变发生在驻村工作队入驻之后。“我们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党建来引领脱贫攻坚,拢人心,聚人气,扶智又扶志。”石鹏说。
在苏苏村党建中心,党员活动室、党建档案室、脱贫攻坚室等7个“主题室”特点鲜明。
“各项制度、发展目标‘上墙’,脱贫举措、扶贫成果等‘上墙’,让村里党员‘心中有数’。”石鹏说。
“清脑行动”“整顿行动”“比学行动”在村支部开展起来。“以前常住在村里的20多名党员,开会能来一半就不错了。”苏苏村党支部书记齐更春说,“开展‘十星党员’评定等工作之后,党员的意识提高了,组织性更强了。”
李春林告诉记者,以前村支部经常“找不着人”,驻村工作队入驻后,不用村民去找,队员主动到家了解情况,“现在是有事有人问,有难有人帮。”
党建给苏苏村带来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在苏苏村,一处肉鹅养殖场每年收入十多万元。村干部这几天正准备引进今年的鹅雏。“最初建设时,除了彩钢房由厂家提供,其余工程都是由村里党员带领贫困户和村民完成的。”石鹏说。
除了养殖场,庭院经济、农业合作社等正在成为苏苏村脱贫致富的“引擎”,“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日子”正在变成现实。
59岁的苏苏村村民张井全因病致贫,如今通过公益岗位以及合作社、养殖场分红,一年收入1万多元。“现在的生活变化真大啊,村子也越来越好,我们苏苏村可以说是彻底‘苏醒’了!”张井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