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1月8日电 题:陡泉湾村会算账
新华社记者李杰、周圆
数九寒天,正值农闲,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中连川乡陡泉湾村村民白桢垣心里却闲不住,期盼村里早点召开座谈会。
原来,陡泉湾村近年来每到年初都会召集两委班子、村民代表、种养殖大户、合作社负责人和农业技术专家座谈,总结上年生产成果并商量当年村集体的生产计划。
年过六旬的贫困户白桢垣过去“看天吃饭”,不知道种什么,如今却是村里的种植代表。“多亏座谈会请的农技专家。”白桢垣说。
“过去种土豆亩产1500斤,800多斤坏在地里。自从学会防病、施肥,如今不但没病害,亩产能到2000多斤。”
“过去盲目选种,百合三年才2两左右,一斤最多卖4块钱,如今选良种种植,百合三年能到半斤左右,一斤至少卖8元钱。”算起座谈会的收获,白桢垣停不下来。
白桢垣会算账,陡泉湾村更会算账。
地处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区的陡泉湾村过去软弱涣散、贫困落后,路难走、夜难行,是贫困发生率高、没有集体经济的“空壳村”。
“过去想发展也难拧成一股绳。”陡泉湾村支部书记吴得东说,近年来两委班子开始算大账,共商共建谋出路。
——算政策账,凝聚民心。“过去靠几个村干部上门入户传达政策,效果差,很多实惠,村民都不知晓。”吴得东说,2018年年底,村里建了党建广播站,播报精准扶贫等重大政策解读。
“田间地头干着活,就能了解咱的好政策。”陡泉湾村村民梁占文说,“经济困难老人补贴、残疾人补贴等政策解读,一听就懂。”
原本冷清的村委会,如今成为村民最爱去的地方。
——算发展账,因时制宜。记者感到诧异,2018年陡泉湾村养鸡场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多元,可2019年村委会却组织流转150亩地种土豆,不养鸡了。
原来,陡泉湾村2019年座谈会上,大伙算了一笔账——鸡苗价格、玉米面和苜蓿草等饲料价格、人工成本都太高了,养鸡划不来。
根据开春气候、市场行情、种子品质等情况,座谈会代表们三次开会商讨,最终选择种“陇薯10号”土豆,结果一年下来又为村集体增收6万多元。
——算振兴账,共建共享。“乡村振兴就得村民共商共建共享,但是座谈会形成的生产计划,村民大都持观望态度,很难主动参与。”吴得东说,“无论养鸡,还是种土豆,都是希望村民尝到甜头、能有盼头。”
“‘陇薯10号’土豆获得好收成后,大家纷纷采购。”吴得东说,村委会流转的150亩地里卖出了近10吨种薯,相当于去年全村使用的土豆种薯的一半。
记者发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让更多村民看到算账的好处,也主动融入村庄建设中。2019年村委会组织种植150亩土豆,带动了50多户村民参与,发了8万多元工资,户均增收1600多元。
如今的陡泉湾村,贫困发生率仅1.27%。“村集体富裕了,就能办更多事了。整治村容村貌、开个淀粉加工厂……”吴得东和村干部们又开始算起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