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 长期投资 机构化 全面注册制将至 三大趋势折射A股新生态
从盲目投机到价值投资,从短线炒作到长期投资,从散户化到机构化……这是注册制试点以来,A股市场投资生态的新趋势。
股票发行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投资者基于发行人披露的信息,自行判断是否购买股票,以什么价格购买股票,做到“买者自负”,这对投资者的专业研判和风险承受能力要求大幅提高。专家认为,A股即将迈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阶段,投资者更应擦亮眼睛,强化风险意识,坚持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成主流
注册制正在重塑A股市场投资生态,打破“新股不败”的神话,改变部分投资者“炒小”“炒差”的习惯。“从赚市场的钱”到“赚企业成长的钱”,坚持价值投资正在成为主流。
“这几年,一味靠打新或炒作题材股、ST股,追涨杀跌,频繁交易,很难挣到钱。还是关注的绩优股表现更好些。”有十多年“股龄”的投资者钟阳说。
在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后,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显效,引领定价机制、定价效率和投资理念展现新变化,破发和打新溢价并存现象将是常态。
“‘打新不败’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套利,有部分资金长期在打新市场里套利,不创造价值。”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说,从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试点注册制经验看,破发已是常态。注册制将倒逼中介机构提升定价能力,提升打新的风险防范意识。
市场人士预计,在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后,A股退市力度有望加大,不具备价值成长能力的企业将退出资本市场,“炒差”“炒壳”等非理性投资行为将得到有效遏制。
华鑫证券分析师谭倩表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本质是将选择权交给市场。随着资本市场制度基础不断完善、IPO常态化,新上市企业的上市与定价,以及不满足存续条件企业的退市等都将更加市场化与常态化。另有分析人士认为,退市力度加大将促进市场形成以企业价值为投资核心的理性投资文化。
随着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新上市公司数量有望增加,投资者可选择范围进一步扩大,资源将逐渐转移到优质公司群体,使业绩不佳的公司估值回归理性,带动中小盘股估值回到合理区间。
坚持长期投资理念
随着注册制改革全面推进,资本市场吸引长线资金能力将继续增强。
“在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后,机构投资者和中长线资金将变得愈发重要。”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指出,中长期资金能在较长周期内支持企业发展,有利于新兴企业融资,进而促进产业升级。
不少市场机构预计,2023年“长钱”入市规模将稳中有升。中金公司研究部策略分析师、董事总经理李求索预计,2023年偏股型基金发行规模将达6000亿份至9000亿份,权益类持仓可形成增量资金4000亿元至7000亿元。养老金产品募集规模将达2000亿元至3000亿元,可给股市带来400亿元至600亿元增量资金。此外,私募基金、银行理财资金等入市规模也有望保持稳健增长。
此前,证监会发布的意见指出,引导基金管理人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采取有效监管措施限制“风格漂移”“高换手率”等博取短线交易收益的行为,切实发挥资本市场“稳定器”和“压舱石”的功能作用。
此外,在避免投资行为短视化等方面,鹏扬基金有关负责人认为,应从重首发、重单只产品销售、重一次性销售,逐步转向重组合销售和分期投资。通过科学方法,分散投资风险,均摊投资成本,降低客户对短期投资业绩波动的敏感性。
机构化趋势明显
注册制的上市条件和交易制度变化对投资者的高要求将加速去散户化进程,应培育机构投资者,以进一步趋近发达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
目前,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机构等机构投资者持有流通市值比重由2019年年初的15.7%提高至2022年年末的19.9%,个人投资者交易金额占比长期超过80%的格局被打破,已下降到60%左右。在业内人士看来,A股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比提高是大势所趋。
一方面,在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后,上市公司数量会越来越多,公司股价波幅也会加大,退市风险也会越来越高,缺乏专业能力的个人投资者获利可能性降低。“中国资本市场可能会更加适合机构投资者,其市场占比可能会越来越高。”李求索认为。
另一方面,注册制下上市公司数量增多和退市常态化,对投研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将推动市场向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风格转移的同时,A股机构化趋势会日益明显。申万宏源研究所政策研究室主任、首席研究员龚芳表示,注册制作为所有标准化、证券化金融产品的基础发行制度,是优化我国金融结构的关键突破口。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对主板现行投资者的适当性要求不变,对投资者资产、投资经验等不作限制,新股投资应更加谨慎。“这对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基本面情况的甄别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使投资者结构逐步向机构化和专业化趋势转变。”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