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热潮奔涌尽显经济新气象
全球疫情阴霾尚未散去,国际环境愈发复杂。中国经济率先恢复,拨云见日,呈现一番新气象。
新基建投资热潮奔涌,线上经济快马加鞭,创新基因加速孕育……新气象背后是不断增长的经济新动能。
高技术产业投资马不停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7%。
恒大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5G、特高压、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方面的新基建可以拉动大量需求,起到稳投资、稳增长、稳就业的作用。
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报告称,展望2021年,产业转型升级将持续推进。在高质量发展目标导向下,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将进一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仍会保持较快增长。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认为,科技创新是疏通构建“双循环”格局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加,公共财政支出中流向科技领域的资金比重持续提高。
新经济业态蓬勃发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6%,增速继续提高。在网上零售强劲增长带动下,快递业今年前10个月的增速接近30%。
2020年,线下经济受到疫情影响,线上经济蓬勃发展,催生许多新业态、新模式。网上购物、直播带货持续火热,在线办公、远程问诊、在线教育快速扩张。移动出行、平台经济等业态也快速增长。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预计,“互联网+”将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平台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将促使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优化升级;数字经济将整合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推动二三产业融合。
线上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公平和隐私。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认为,对于更容易被“落下”的老年人,应当鼓励企业开发“适老”型产品。同时,注意信息保护。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12月7日发布的《2020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显示,2019年,中国专利申请数量为140万件,位居世界第一,是专利申请第二大国美国申请量的两倍以上。
“从产业链角度看,我国芯片、光刻机、高端机床等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后续需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以带动产业升级。”明明建议,应持续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科研成果激励机制;加强对科研创新领域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扩大科技领域对外开放,实现国内外企业的良性竞争格局,在积极引入境外企业的同时,要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
当前,世界环境纷繁复杂,但我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像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为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政策精心呵护下,这些新生力量必将茁壮成长,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