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专题 > 瞩目国资改革 > 各地国资改革动态

济南国资改革创新谋发展

分享到微信2014-09-30 09:55 | 评论 | 分享到: 作者:周福宝来源:济南日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新一轮的国资国企改革呼之欲出。在宏观经济形势趋紧、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日益突显的环境下,如何继续保持济南国企“四升一降”,国资运行质量持续改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大幅提高,给肩负着国企改革发展重任的济南市国资委带来了新的考验。

  面对新一轮的深化改革,围绕“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这一总要求,济南国资国企在结合济南实际的过程中找到了答案:以市场化为导向,坚持改革创新谋发展。对此,市国资委主任王嘉振表示,“要努力履职能力和水平,不断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着力发展壮大国有经济中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强化帮扶解困在惠及民生上实现更大作为

  我市去年启动的市属国有困难企业帮扶解困工作,无论对改善民生,还是企业脱困发展,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市国资委本着职工利益优先、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坚持把帮扶解困工作作为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动力和抓手,加大工作力度,改善了民生,推动了企业改革脱困、焕发活力

  “必须要保证困难职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帮扶解困工作一开始,市国资委就将其作为检验干部作风的生动实践,抽调精干力量,打破工作常规,创造性开展工作,分类分批推进企业帮扶解困。

  在坚持民生优先,全力解决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思路下,帮扶解困工作首先重点解决群众急切要求解决的拖欠医药费、职工独生子女父母退休一次性养老补助、死亡职工抚恤金、职工遗属生活费、因公致残职工补助费等五项内债。目前,这五项内债已经全部发放到位。

  同时,在做好第一批资金发放的基础上,加大民生问题的解决力度,第二批安排2.6亿元帮扶解困资金用于职工个案清缴社会保险费、解决第三批职工退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补助、采取一次性安置职工退出的18户企业职工的安置费和春节两节慰问救助,职工个案清缴社会保险费政府帮扶比例由70%提高到100%,最大限度维护了职工群众合法权益,职工群众从帮扶解困工作中见到实效、得到了实惠。

  在全力改善民生的同时,“三个一批”也在稳步进行:战略重组发展一批已完成清产核资、资产审计等基础工作,企业战略重组工作正有序推进;调整改造搞活一批效果明显,企业职工内债得到妥善解决,人员、资产整合完毕,企业逐步走上正常发展道路;破产退出一批的9户企业破产前基础准备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对于接下来的帮扶解困工作,记者了解到,市国资委将努力在惠及民生上实现更大作为。在前期完成一次性安置职工退出18户企业工作基础上,压茬推进实施“三个一批”工作,加快推进企业资源整合发展工作,重点是加快资产、债务、人员整合力度,确保尽快完成企业资源整合调整搞活工作;对实施破产的9户企业,坚持因企制宜、成熟一个操作一个的原则;对具备条件的企业尽快启动破产程序;积极组织实施战略重组工作,集中解决制约战略重组的土地评估、资产核销、财务审计等瓶颈问题,努力实现帮扶解困取得决定性进展的新要求。

  完善国资监管在提高能力上实现更大作为

  作为肩负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重任的政府部门,国资委既要为企业发展注入动力,又要为企业前行掌好方向。对于国资监管工作的完善,市国资委将立足提高履职能力,按照统一授权、统一规则、分类监管原则,拓宽监管领域,构建起全市国有资产统一监管的体制机制,实现对市属企业国有资产无缝隙、全覆盖监管,为全面深化改革奠定基础。

  在完善监管上,着力在责任目标、绩效考核、薪酬管理、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等方面下工夫,努力为国有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首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台了《济南市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突出抓好“四统一、一备案”(统一章程管理、统一业绩考核、统一薪酬管理、统一国有资本金预算管理,企业章程和管理者选用备案)基础管理工作,加快监管方式创新,逐步建立起一套集目标管理、风险控制和激励约束并举的国资监管长效机制,为国资国企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产权管理方面,完成了新的产权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录入工作,实现了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登记管理全覆盖,为我市国家出资企业互联互通、全程在线、动态监管,提升产权管理信息化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绩效考核方面,进一步修改完善了业绩考核和薪酬分配办法,在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监事会工作方面,强化对企业“三重一大”事项决策与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企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进行了当期监督,为促进监管企业健康发展,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悉,接下来市国资委将按照“精简效能和管少管好”的原则,精简事项,优化流程,准确界定国有出资企业功能,依据管理关系分类确定监管事项,对企业依据章程探索建立个性化清单管理模式,提高国资监管工作效能。

上一页123下一页
网友评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金融市场
理财导航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