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全国两会精神看落实丨宁夏: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邹欣媛 杨稳玺 新华社

  新华社银川4月18日电 题:宁夏: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新华社记者邹欣媛、杨稳玺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

  宁夏回族自治区以绿色为发展底色,推进新能源综合示范,构建绿色产业系统,促进生态保护质的提升,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紧抓绿色能源转型——

  4月初,在集储能正负极、储能电芯及其系统制造、储能电站等于一体的宝丰储能全产业链项目施工现场,大型机械正有条不紊地运转。“目前项目建设任务已过半,将于今年7月至8月陆续投产。”项目建设负责人孙延斌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进一步提振了我们的发展信心。”带着全国两会精神,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宝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彦宝来到项目建设一线。

  3月25日,工作人员在银川市第四光伏电站对光伏板进行除尘(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鹏 摄

  “储能全产业链项目构建起了从材料端到产品端紧密衔接、协同联动的绿色产业‘生态圈’。”党彦宝说,电池生产所需原材料来自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工业企业下游产品及副产品,项目生产所有电力供应和产品储电来自“风光”绿电,年替代网电90亿度,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仅为0.03吨标煤。

  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向绿色能源转型行列。“作为宁夏最大的煤电和供热企业,我们有信心在年内实现国能宁东200万千瓦复合光伏基地项目全容量投产等一系列任务。”国能宁夏电力副总工程师、宁夏清洁能源产业促进会理事长任献民说。

  作为我国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今年,宁夏全力布局新型储能、氢能等产业,通过实施资金、人才、税收等政策,加快构建“领军企业+产业集群+特色园区”绿色能源产业格局,计划实施88个绿色能源重点项目,总投资超800亿元。

  加快绿色产业发展——

  “总书记一再强调高质量发展,要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发展方向。内生动力不足是中卫发展的首要障碍,在资源和环境约束趋紧的形势下,我们正在加快探索高质量发展绿色转型之路。”全国两会闭幕后,全国人大代表、中卫市市长马洪海开始细化工作、紧抓落实。

  以沙漠、戈壁、荒地、山地等地貌特征为主的宁夏中卫市,近年来抢抓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机遇,发掘自身潜在优势“换道超车”,正加速推进国家(中卫)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中卫数据中心集群建设。

  宁夏联通数字经济展馆内的慧眼可视化平台。新华社记者邹欣媛 摄

  “继去年调通中卫到北京、深圳交换中心长传互联链路之后,目前正在会同合作伙伴调通中卫—上海两地的互联网交换中心链路。”国家(中卫)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负责人马立成说,未来将会有更多互联网企业落户宁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近期,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李郁华前往长三角地区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正就一系列绿色产业合作事宜进行商谈。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为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农林科学院林业与草地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蒋齐正加紧推进“十四五”草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维持的科研项目。

  蒋齐在查找科研资料。新华社记者刘海 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我们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科研项目,重点研究在保持绿的数量基础上如何突出绿的质量和效益,力求为全区发展提供更清晰、更具前瞻性的数据。”蒋齐说,该项目涉及宁夏生态较为脆弱的中部干旱带,除了案头工作,他还将深入典型县区开展实验。

  挥锹铲土、搬苗放苗、填土浇水……3月底,在吴忠市盐池县花马池北梁生态综合治理区,当地干部群众开始义务植树种草。“全县春季1.44万亩营造林任务预计4月中旬全部完成。”盐池县自然资源局林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永胜说,根据全县不同区域立地条件,保护生态的关键是坚持“北治沙、中治水、南治土”的治理思路,做好乔灌草合理配置,持续推进林草可持续发展,力争到“十四五”末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实现全面提升。

  从实现荒漠化逆转到被确定为全国科学绿化试点示范区,宁夏积极探索区域性系统治理和一体化保护修复。今年,宁夏计划完成营造林100万亩、草原生态修复22万亩等,同时大力发展林草特色产业,健全完善国土绿化、生态产业、生态补偿等政策机制,进一步拓展增收致富途径。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