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证券业服务乡村振兴的海外经验借鉴与启示

红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国证券业协会2021年优秀重点课题报告精编之四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二元化逐渐成为中国必须要解决的问题。2017年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此后各类相关文件纷纷出台。随着2020年中国全面脱贫,乡村振兴步伐加快。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4月人大常委表决通过《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国乡村振兴步入全新阶段。

  一、我国乡村基本概况

  (一)经济现状

  一是乡村经济稳步发展,2020年第一产业规模达到7.8万亿元,相比2000年增长了428%,年均涨幅达8.7%。二是房地产行业和农林渔牧行业是农村住户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项目,2019年占比分别达到64.2%、24.3%,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低。三是乡村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9429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17131元,年均涨幅达9%,农村恩格尔系数则从2000年的49.1%下滑到了2020年的32.7%。四是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明显高于城镇地区,2019年规模达到6万亿元,较2010年增长189%

  (二)居民现状

  一是城镇化率。过去20多年中国城镇化率快速提高,但中国乡村人口总量与占比仍偏高。2019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G20国家平均值达到76.8%,日本为95%,中国后续还有10%-20%的提升空间。二是就业结构。乡村地区就业人员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占比从2000年的74%逐渐下滑到2019年的58.5%,第二、第三产业及就业人员稳步发展。三是人口结构。乡村总人口从2000年的8.1亿人减至2019年的5.5亿人,对应人口比重从63.8%下滑至39.4%,2019年进城务工人户分离人口达2.8亿人;2019年乡村0-14岁人口占比19.3%,高于城市人口13.8%。

  二、我国乡村振兴面临的难点

  (一)乡村产业基础较为薄弱

  一是第一产业规模总量下滑,增速慢于第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占GDP规模从2000年的14.7%震荡下滑到2020年的7.7%。二是第一产业人均产值偏低。2020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员1.7亿人,第一产业GDP为7.8万亿元,人均产值为4.4万元,仅为第二产业人均产值(17.8万元)的25%,第三产业(15.4万元)的29%。

  (二)乡村居民收入不平衡不充分

  2020年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万元,仅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万元)的38.6%,且不同省份区域间的差异、高收入农户与低收入农户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2020年,乡村居民中收入最低的2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4682元,而收入最高的20%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达到了3.9万元。

  (三)农村人才匮乏,教育资源稀缺

  根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的数据,2019年农村居民家庭户主文化程度以初中和小学为主,分别占比50.8%、32.5%;高中学历占比为11.2%;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占比仅有2%。

  (四)乡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农村企业融资渠道少,融资难

  目前乡村地区金融体系发展依旧不完善,城乡金融二元化现象较为明显,融资模式主要是以间接融资模式为主,直接融资参与较少。2020年末A股注册地址在乡村的上市公司有114家,占比仅有2%。此外,乡村地区债权融资的规模也比较小。全国的金融业集中在东部省份,广东、江苏、上海、北京和浙江这5个省份(直辖市)金融业增加值占中国金融业总增加值的45%,而这5个省份(直辖市)的乡村人口占比仅有14.5%。金融资源错配是乡村对资本市场使用率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证券业服务乡村振兴的国际经验借鉴

  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都在特定历史时期实施了乡村振兴计划,以解决城乡分化问题,并取得显著成效。

  (一)日本乡村振兴

  日本乡村振兴举措包括:一是日本于1953年到2000年发布8部乡村振兴法律,明确日本乡村振兴发展方向和实施措施,保证政策连续性。二是政府加大农业领域财政资金投入,出台系列优惠政策。三是1979年创新“一村一品”模式,助推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四是构建银行、保险、证券联合金融支农体系,筹集农业发展资金与保障农产品价格。以下重点介绍证券业助力农村产业发展基金设立与农村土地证券化市场发展两方面经验。

  1.农业产业发展基金

  日本证券公司通过大量实地调研,聚焦农村地区特色产业,将先进技术和创新融资工具结合起来,通过不同模式助力农村地区的产业帮扶,设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解决农村地区企业融资问题。证券公司协助日本政策金融公库中的农林渔业和食品业务部门(AFFF Unit)设立专门的产业发展基金,对农业、林业、渔业以及食物加工和分销行业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比如农业的超级L基金(Super L Loans)是AFFF Unit为支持经营水稻种植、园艺、畜牧业等相关企业经营管理改进而设立的基金,帮助相关企业扩大规模,降低成本,促进“第六次工业化”相关业务的发展。考虑到森林的发展期限偏长,AFFF Unit通过提供超长期的林业综合人工林基金,为资本回收期很长的林业企业提供融资,该基金30年以上的贷款占总资金规模的比重超过了60%。而渔业的管理改善支助基金是一项渔业的融资计划,鼓励乡村企业参与日本渔业结构改革项目,为希望改善业务的渔业经营企业提供全面资金支持。设立食物加工和分销行业基金,向经营日本农林渔业产品的食品加工和流通行业提供贷款,促进日本农林渔业产品的销售,支持日本生产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提高附加值。实施基金计划后,2019年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分别增加了大约49000吨、31000吨、25000吨的交易量。

  同时,证券公司协助AFFF Unit把基金募集到的资金以股权等形式投资于未上市的农业企业,并协助农业企业建立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明确发展战略。如日本野村证券旗下的野村农业规划与咨询(NAPA)扎根农业市场,深入农村市场进行研究。其利用自身专业的研究团队,从事企业价值评估等研究,积累了大量农业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为相应的乡村企业提供专业的商业模式建议;同时与投资部开展合作,在研究基础上通过投资基金进行股权投资,为推动区域振兴和农业等方面的创新产业提供支持。

  2.农村土地证券化

  为拓宽农村地区土地所有者的融资渠道,日本于20世纪中期尝试开展土地证券化。运作模式采用单一的不动产资产信托模式,具有集中高效、创新、透明度高3个特征。土地的所有者(农民、农场主等)通过出售或租赁等方式,将自己的土地信托于农协系统,从而获得土地证券的红利,增加自身收益。证券业主要调节农协系统中各个层级之间的资金运转,并负责搭建起连接农民和资本市场之间沟通的桥梁。

  (二)韩国乡村振兴

  韩国乡村振兴始于20世纪70年代左右,标志性运动是“新村运动”。韩国“新村运动”围绕“资本下乡”这一核心,从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到激励村民自主,再到发展金融综合服务,全面构建起了韩国用于扶持乡村振兴的完整政策体系。在乡村振兴历程中,金融支持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证券业、银行业、保险业等一起推动韩国乡村振兴。在这一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的是韩国农协。

  1961年,原农业协同组合和韩国农业银行根据《农业协同组合法》合并,形成了农业协同组合,即韩国农协。此后,韩国农协将自己的业务范围拓展至保险、外汇、期货等各领域。2012年,农协成立了NH农协金融控股公司,旗下控股了8家金融机构。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将农业与金融业结合起来,开发创新金融产品,提供金融创新服务。

  NH投资证券公司与农协旗下其他子公司通力合作,满足农民多样化金融需求。一是韩国农协网点遍布全国各地,使得NH投资证券公司和其相关业务公司能够更加深入乡村地区,为居民提供多种金融证券业务,例如财富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保障农产品等上市商品价格稳定的期货交易业务。二是NH投资与证券研究中心利用自身专业化的分析团队,向客户提供股票、债券、信贷、另类投资和外汇的平衡分析及可行建议。三是NH投资证券公司响应韩国政府关于金融行业混业经营的号召,扩大经营范围,开展各类高效金融商品的交易。如通过信托证券业务将事业资金灵活用于各种有价证券,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三)美国乡村振兴

  美国乡村发展政策经历了长期持续的演变过程。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农场支持和农产品支持政策是农业政策的重点,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结构失衡、乡村经济停滞等问题随之凸显。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先后采取了完善立法、构建乡村发展政策管理机制等措施,形成了针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就业、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多层次的政策框架,有效解决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始,全球化给农村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1990年美国《农场法》的实施是美国农村政策的一个转折点,“乡村发展计划”作为单独一章被纳入农业法案中。此后美国农业也得到了明显的重视。

  美国农村土地金融是以金融市场为主导,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并重的模式。其中,美国证券业支持乡村振兴主要包括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土地证券化与直接资助乡村社区。

  1.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

  美国证券公司可以帮助农户参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交易,提高了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流动性。农产品期货上市交易种类繁多,涉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水产品、林产品以及牲畜产品五大类,约50多种农产品期权合约和百种期货合约。在美国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农业中小企业尤其是农场主充分参与农产品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对冲商品价格存在的风险。根据美国农业部农业资源管理调查的数据,2016年有超过47000家农场使用期货或期权对冲价格风险,其中超过90%的农场使用玉米或大豆的期权期货合约,占全美所有种植玉米或大豆的农场的10.4%。

  2.通过发展土地证券化等方式拓宽农村融资渠道

  1930年,国会颁布《农地信用法》,要求农场主自主成立信用社,通过土地抵押的方式加入信用社,向联邦土地银行的合作社申请贷款或购买债券。众多的合作社合并加入了联邦土地银行,作为土地证券化的中介机构,联邦土地银行发挥类似证券公司的作用,负责发放土地债券。

  3.通过直接资助方式助力乡村发展

  美国证券公司通过多种方式助力乡村弱势群体以及中小企业发展。如高盛集团与美国城市投资集团(UIG)共同发起了高盛社会影响基金,以私营部门资本作为公共部门和慈善机构的补充,助力长期的社会发展。自2001年设立至今,高盛社会影响基金累计投入了超过40亿美元,用于乡村等弱势社区的经济适用房、医疗设施、学校等设施的建设,并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

  四、海外经验对我国证券业服务乡村振兴的启示

  (一)多渠道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我国证券业可借鉴日本“一村一品”与韩国“资本下乡”模式,支持乡村产业发展。证券公司可通过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乡村的经济发展情况,并根据乡村地区的资源特点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可复制、收益高的地区企业发展模式,协助乡村地区发展特色产业。

  具体来看,一方面,证券公司应发挥在投资银行等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助力打造当地龙头企业。一是鼓励证券公司与多方合作,深入调研当地经济、产业等现状,因地制宜为当地产业发展出谋划策。二是鼓励证券公司帮助乡村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获取融资,对具有上市潜力的乡村企业,证券公司可以帮助开展企业上市品牌建设,帮助打造当地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同时可以鼓励政府、证券业、金融业协力搭建乡村地区资本市场培育系统,并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上市公司培育服务体系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三是鼓励证券公司为乡村企业提供更多的咨询业务,利用自身拥有的丰富信息,缓解乡村企业长期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满足乡村企业对于上市融资、行业发展等方面的需求。

  另一方面,应建立完善的服务乡村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业投资基金。如当地地方政府带头设立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并推广“引导基金(母基金)—子基金—项目基金”等架构体系,从而推动证券等社会资本参与其中,推动基金规模扩大。同时,需要加强对产业基金投资的监督和风险控制,在帮扶前,证券公司等需要对接受产业基金援助的目标企业或产业进行深入的调研,评估目标企业的资质以及产业的可行性,衡量产业的收益和潜在的风险。

  (二)推动土地证券化发展

  针对农村融资渠道少、抵押品少、融资难等问题,可以鼓励证券行业探索更多新的金融品种,如进一步推动土地证券化、农村供应链金融等的发展。

  一是参照日本和美国土地证券化经验,鼓励农村土地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盘活农村土地资产。可以进一步推动土地流转信托模式的发展,如对开展土地信托业务的信托机构提供税收优惠,由政府出面设立土地信托风险基金,对土地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一定的补偿;通过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入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土地证券化业务,提高土地流转服务机构的数量;创新土地证券化融资模式,将土地评估机构等第三方机构、政策性担保机构引入业务链之中。

  二是鼓励农村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可以将大数据、区块链等与农业供应链金融相结合。金融机构可以依托数据储备建立大数据风险管理模型,通过云计算技术从贷前、贷中、贷后实现智能化管理。

  (三)推动“保险+期货”等业务的发展

  农业生产具有“靠天吃饭”的特征,不确定性较强,因此可以借鉴美国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经验,鼓励推广“期货+保险”等模式的发展,为农户的生产活动提供保障。如针对目前农产品期货品种不足等问题,可以进一步扩大农产品期货的品种,鼓励农产品场内期权的发展,完善农产品期货的定价机制,从而提高期货市场的活跃度;推动“保险+期货”模式的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到这一模式中,推动“保险+期货+银行”模式(银行为农户提供信贷支持)、“保险+期货+巨灾债券”(考虑了天气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模式的发展。

  (四)鼓励公益助农

  借鉴美国证券公司设立公益基金助力乡村发展经验,国内有实力的证券经营机构可考虑参考高盛模式设立基金,支持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培训、人才培养与金融知识普及等。

 

  课题组简介:

  课题负责人:李奇霖,红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课题组成员包括:孙永乐,红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研究所助理分析师。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