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陈雨露: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彭扬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彭扬)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国际社会更加关注气候变化,也更加相信绿色金融能够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陈雨露表示,国际绿色金融合作是多层次的。多边平台主要有G20、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IPSF)。人民银行作为中方代表,是这些平台的主要发起者和引领者。在双边平台方面,我国也与英国、法国、德国、新加坡等绿色金融发展前沿国家有着很好的交流与合作。

  陈雨露表示,通过参与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我们认识到,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和绿色金融的讨论越来越多。比如,各国开始集中深入探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对货币政策、金融稳定的影响,如何在投资中更多地引入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如何促进各国环境信息披露,以及如何推动国际绿色标准趋同等等。随着讨论的深入,国际社会的共识在增加,绿色金融发展的潜力也在拓展。

  陈雨露说:“我国一直以来都是绿色金融发展的坚定支持者和倡导者,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也具备一定的领先优势。考虑到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一些新变化,以及国际社会对绿色金融更为积极的立场,我相信,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的未来是光明的。我们应该抓住这样的机遇,利用好我们现有的优势,更加积极与各方开展合作,充分挖掘绿色金融发展潜力,助力我国和其他国家共同实现各自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提及下一步在促进绿色金融发展方面会有哪些新的举措,陈雨露表示,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202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关精神,人民银行认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初步确立了 “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思路。

  陈雨露介绍,所谓“三大功能”,主要是指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一是通过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监管政策、强制披露、绿色评价、行业自律、产品创新等,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源向低碳项目、绿色转型项目、碳捕集与封存等绿色创新项目倾斜。二是通过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环境和气候风险分析、绿色和棕色资产风险权重调整等工具,增强金融体系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能力。三是推动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碳期货等衍生产品,通过交易为排碳合理定价。

  陈雨露认为,要发挥好这“三大功能”,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五大支柱”。一是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二是强化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三是逐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四是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五是积极拓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空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