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国药集团国药控股董事长于清明:协同推进医疗器械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发展 构建现代医药物流体系
中证网讯(记者 傅苏颖)今年的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国药集团国药控股董事长于清明围绕医疗器械、医药物流、科研试剂等领域提出了9项建议。在医疗器械和医疗物流方面,于清明建议,协同推进医疗器械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发展;构建现代医药物流体系,保障供应链安全与药品可及。
协同推进医疗器械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发展
于清明表示,虽然近10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长足发展,在中低端领域占据明显优势,但是在高端医疗器械产品、核心部件、关键技术上存在明显的瓶颈,需要加快形成政策引导、龙头牵引、行业协同的创新发展格局,加快建立企业创新联合体,协同产业链上下游推进关键技术、急需产品和整机设备的攻关,实现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
于清明建议,建立医疗器械核心技术攻关工程。依托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和药监局等相关部门,建立医疗器械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发挥行业央企的主力军和压舱石作用,加快整合产、学、研、医创新资源,推进协同创新;融合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和服务链资源,打造世界级医疗器械产业平台。
于清明建议,聚焦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进行科技攻关。建立以央企、龙头企业为主体的联合创新平台,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要求开展科技攻关,重点发展体外生命支持系统(ECMO)、呼吸支持系统、生物防护装备、智慧康复诊疗设备等。
于清明建议,以医疗器械整机项目为抓手进行联合攻关。支持在技术积累、产业平台、市场网络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的龙头企业牵头,以整机项目为抓手进行联合攻关和产业化运作,重点突破高端影像装备、直线加速器、质子治疗仪、生化检验设备、智能手术器械和高值耗材等。加快资源集聚和产业链协同,实现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
构建现代医药物流体系
于清明表示,随着两票制、带量采购的推进,药品第三方物流、多仓协同、跨区配送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新修订《药品管理法》对医药物流提出了更高要求,医药流通企业正在加快网络布局和信息化建设,推动医药流通降本增效,并应对互联网+医疗、医药电商等新业态的机遇与挑战。医药流通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几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于清明表示,主要体现在:部分地区第三方物流准入标准、异地设库标准与政策执行不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医药物流体系建设;药品物流面临地区交通壁垒,影响物流效率和应急保障;医药物流专业人才不足,难以满足行业需求。
于清明建议,制定统一的药品第三方物流准入及异地设库标准;推动医药物流标准体系与国际接轨;建立全国医药物流绿色通道管理机制;全面加强医药物流高端专业人才培养;加快全国医药应急物流体系建设。
在制定统一的药品第三方物流准入及异地设库标准方面,于清明建议,解决区域医药物流政策不一致的问题,制定全国统一的药品第三方物流准入条件、第三方物流异地设库条件,明确基础设施、技术水平、信息化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等要求,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龙头企业作为主体,建设高效协同的全国和区域现代医药物流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