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讯(记者 傅苏颖)5月21日,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董事长卢庆国建议,促进中药配方颗粒生产流通及药渣综合利用。
卢庆国认为,目前我国中医药行业的整体规模已经突破8000亿元,其中中药饮片的规模已经突破2000亿元,全国中药配方颗粒的规模也已经接近200亿元。中药配方颗粒自2001年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历经19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医药产业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临床上由于其有便于冲服、方便携带的优点,医生和患者都愿意选择、使用,为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在2015年发布了《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后,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中药配方颗粒统一标准的研究,并在2019年首期公示了第一批160种中药配方颗粒标准,预示着中药配方颗粒产业能够朝着更加规范、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卢庆国表示,中药配方颗粒产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2001年发布的《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对试点企业提出了三项要求,其中一条是试点企业研制的品种必须超过400个,当时配方颗粒试点企业仅6家。由于这一规定历史沿革,截至2020年2月,尽管全国获得各类中药配方颗粒试点资质的企业已经超过60家,但各生产企业均生产400种以上的配方颗粒。每个企业生产数百种配方颗粒,就造成以下问题无法解决:无法建立本企业可管控的原料药材种植基地,导致中药原料品质不易把控,原料价格涨跌剧烈;各种配方颗粒生产工艺的研发重复浪费,研发一个中药配方颗粒品种,投资至少几十万,如果做几百个,投资将达数千万,每个企业都这样做,将造成社会资源极大浪费;各生产企业重复生产,导致各配方颗粒品种均无法采用最先进技术、工艺及管理,造成资源的浪费;导致各配方颗粒原料及产品库存居高不下,各企业生产几百个品种,都要储备一定的库存,同样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卢庆国称,经过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药配方颗粒的药渣中仍然残留有很多没有提取完全的脂溶性的有效成分。经过粗略统计,每年产出的中药配方颗粒产量较大的品种,年使用中药材的量近万吨,随着产业的发展每年使用中药材的量仍不断扩大,药渣产出量也在逐年攀升。但由于目前生产厂家分布在全国各地,不能使药渣集中处理,不仅使药渣难以做到综合利用,各厂家反而需要付费完成药渣处理,造成极大的社会资源浪费。以上问题的存在,造成社会资源、人力、物力、药用资源的浪费巨大,不扭转就难以提升中国配方颗粒的竞争优势。
为此,卢庆国建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公开标准、统一标准基础上,从政策上鼓励各配方颗粒品种生产流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政策鼓励每个生产企业,依据自身实力,做几种最擅长的中药颗粒产品。从原料基地建设,到生产工艺的研究、管理提升及产品销售,做大做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支持中药配方颗粒企业将药渣做好分类,并进行综合利用研究,同时出台鼓励在医药、食品、饲料等行业应用政策,减少制约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