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讯(记者 彭扬)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殷兴山建议,通过专门立法,统一对公私领域的个人信息保护,明确运营主体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原则、程序和保密、保护义务,不当使用、保护不力的法律责任以及监管部门的监督手段和处罚措施等。
殷兴山表示,随着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个人信息(数据)成为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元素。以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大数据对传染源的追踪和监测发挥了突出作用,复工复产阶段运用大数据形成的健康码大大降低了社会成本。同时,由于个人信息的资源价值,各个层面都重视挖掘个人信息、行为模式等数据,导致个人信息使用不断膨胀和扩散,有的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诈骗案件,保障个人信息安全迫在眉睫。
殷兴山建议,加快立法进程。2019年3月,全国人大已将个人信息保护法纳入立法规划,建议加快立法进程。通过专门立法,统一对公私领域的个人信息保护,明确运营主体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原则、程序和保密、保护义务,不当使用、保护不力的法律责任以及监管部门的监督手段和处罚措施等。
殷兴山建议,设立专门监管机构。在立法中明确专门机构负责或牵头负责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建立统一的制度规范,有权监督运营主体,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若采取牵头负责模式,监管机构要发挥协调职能,相关部门应依法配合。
殷兴山建议,确立运营主体运营规范。明确运营主体必须依法采集、使用、保管个人信息,有明确正当的目的,符合“最少、必需”要求,并经过信息主体明示同意;注重平衡保护,在强调个人信息保密义务的同时,明确基于法律规定、社会公共利益、当事信息主体同意等例外规定,实现特定情形下个人信息无障碍流通;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制定信息收集、处理、传输、公开、使用规则,做好流程监控,一旦发生信息泄露事件,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同时,将技术防护纳入法律规范,推动运营主体加大技防投入。
殷兴山建议,赋予信息主体自我保护权力。明确“信息自决权”,信息主体有权决定是否告知或允许他人利用自己的信息,建立“知情同意”制度,只有信息主体知情同意,运营主体方可采集、保管、使用个人信息;赋予“被遗忘权”,借鉴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信息主体行使“被遗忘权”时,运营主体不仅要删除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还要对公开传播的信息负责,有义务通知其他人停止利用并删除;赋予审查、拒绝权,信息主体有权审查运营主体的适格性,仅向合法运营主体提供个人信息,对超范围收集信息,有权提出异议或拒绝提供;赋予救济权,当信息主体发现信息被滥用或泄露,有依法寻求行政、民事乃至刑事救济的权利。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2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