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为企业减负——护航供给侧改革的减税降费“清单”
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在积极财政政策下,政府必须做好的一道题目是,如何一边减税降费,一边保障好民生兜底需要。
梳理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其中关于减税降费的篇幅超过往年,让人眼前一亮。不仅如此,预算报告还首次附上专题,详细介绍2016年减税降费情况,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2017年,政府承诺全年将给企业减负3500亿元左右:
——营改增试点将继续完善,增值税税率由四档简并至三档;
——扩大小微企业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范围,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
——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
——继续实施2016年底到期的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城镇土地使用税等6项税收减免政策……
此外,通过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等基金,授权地方政府自主减免部分基金;取消或停征中央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35项,收费项目再减少一半以上;适当减低“五险一金”有关缴费比例……政府还将减少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
“我们确实感受到政府为企业千方百计降成本的努力,期盼今年能在降低制度性和交易性成本上取得切实成效。”全国人大代表、方大特钢董事长钟崇武说,除了政府多措并举,企业也要注重降低内部成本,苦练内功,提升内生动力。
以公开透明强化约束——防范风险的债务“细账”
治大国若烹小鲜,风险不可不防。
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全国财政赤字规模分别为1.2万亿元、1.35万亿元、1.62万亿元、2.18万亿元,赤字率从2.1%逐步提高到约3%。
“赤字率随着国力的增长而进行调整,是各国通行做法。今年的财政赤字安排仍在健康合理区间,关键是要摸清财政债务底数,防范关键风险点。”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黄泽民说。
按照预算法有关规定,我国对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实行限额管理。此次预算报告在专题中晒出了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余额等“细账”。截至 2016 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预计执行数153164亿元,比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低18710亿元。
根据预算报告和草案,截至 2016 年末,我国中央国债余额实际数约120067亿元。中央和地方债务合计,我国政府债务余额约273231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GDP 数据计算,2016 年我国政府债务的负债率为 36.7%,低于欧盟 60% 的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预算草案中首次出现了《2016年和2017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余额情况表》和《2016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务分地区限额表》两份清单,通过晒细账加强人大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督。
全国人大常委会预工委预算审查室主任何成军说,此举是贯彻实施预算法、回应代表委员和社会关切、进一步细化预算编报、推进预算公开透明的体现,是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的需要,有利于增强市场约束力、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