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 激发经济活力
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实现7%的GDP增速不易。中国证券报认为,“稳增长”需要政策保驾护航,但要实现有质量的经济增长、加快经济结构转型,更需要通过简政放权以释放制度红利,从而激发经济活力。
2月经济数据显示,当前经济增速下滑风险不容忽视,预期未来将有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相继出台。
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可能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加大定向调控力度,通过PSL、SLF、SLO等工具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同时在必要时,将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财政政策方面,积极财政政策更应加大力度。从2月财政存款大幅减少来看,当月财政已经发力,未来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减税应成为今年财政政策的重点。通过减税为中小企业减负,为创业企业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激活新型产业的发展潜力。
但也应看到,当前刺激政策的边际效应减弱,总量政策对结构性问题改善有限,金融风险隐患增大,继续推行大规模的刺激经济政策难以为继。释放制度红利才是新常态下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良方。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其中简政放权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激发中国经济活力的关键词。简政放权是激发市场、社会创造活力最直接的改革举措,是深化政府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之举,是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一招。
简政放权,首先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应加快技术、人力、土地、资本等各类生产要素改革,释放制度红利,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今年简政放权要向纵深推进:地方政府的1200多项审批权要砍掉200多项;省一级政府要公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明年推向市县一级,政府部门要在老百姓的“眼皮底下”行使权力;要探索事中事后监管的新模式,确保权力“放得下”、“接得住”……
其次,简政放权,落实到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重中之重。中国的融资结构长期失衡,长期以来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结构导致大量金融风险积聚在银行,同时也部分扭曲了整个金融体系的利率水平,导致货币政策传导不畅。推行注册制改革,将从直接融资渠道放大融资规模,推动更多有融资需求的新型产业获得资金支持,大大缓解目前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这一瓶颈问题。作为经济晴雨表、助推器,资本市场一向对新兴经济业态、新兴产业发展、新兴商业模式青睐有加,这类企业有望在注册制呵护下蓬勃发展,推动实体经济结构调整。
再次,从更大范围来看,资本项目可兑换更需要“简政放权”。资本项目可兑换是走向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能够令中国更大程度地在全球化进程中抓住机遇,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更大的基础性作用。从资金供给看,未来中国无论是A股市场还是实体经济,也需要更多的“源头活水”。过去,资本走出去、引进来碰到的政策“防火墙”较多,资本的境内外投资需要的审批环节较为繁琐。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要进行法规修订,对现有外汇管理、跨境投资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清理,修改不合理规则。监管方面也要改变方式,要更多运用现代手段,减少行政审批,提高监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