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引导信贷均衡投放 传统“开门红”关注度降温
在金融监管部门多次提出“加强信贷均衡投放”“平滑信贷波动”等要求后,即将到来的2024年信贷“开门红”受关注度有所降温。
多位受访的银行业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透露,年底银行虽然仍在梳理明年年初的贷款投放项目的储备情况,但不会刻意压慢年底放款节奏留作冲刺明年信贷“开门红”。
亦有分析观点认为,明年信贷社融投放或呈现量稳速降特点,一季度出现明显信贷“脉冲”的可能性降低,新增贷款有望较去年同期保持平稳,甚至不排除出现同比少增的可能性。
提振有效融资需求更受关注
“我们现在信贷投放节奏主要还是根据客户的用款需求,不会刻意把年底的贷款项目留在明年初放款。”华南地区一国有大行人士对记者表示。
虽然不会明显地调节跨年的贷款投放节奏,但传统的“开门红”至今仍保留一定影响。另有大行总行负责信贷审批部门的人士反映,年底银行仍在梳理明年年初的大项目资金投放计划,“虽然现在不强调‘开门红’,但银行之间多少还是会有竞争和比较,加之受项目自身用款需求影响,明年一季度贷款投放仍会相对集中。”
相比于信贷冲量,提振有效融资需求更受关注。北方地区一城商行高管称,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的有效融资需求仍偏弱,基建等偏政府主导的大型投资项目又受到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长的约束,总体看,该行面临信贷资产缺乏的压力。
不过,不同类型银行对融资需求的感受“温度”也有所差别。实际上,2022年来,国有大行、中小银行的信贷增速差就持续走阔,背后反映的是国有大行发挥“头雁”作用,成为支撑信用扩张的主要力量;相比之下,中小银行扩表节奏放缓,信贷投放压力较大。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中资大型银行(工行、建行、农行、中行、国开行、交行和邮政储蓄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较去年年末增长12.1%,相比之下,同期中资中小银行人民币贷款增速为8.9%。值得注意的是,自7月以来,7家中资大型银行的人民币贷款余额超过数量上千的中小银行的总余额,大行与中小银行资产规模分化愈发明显。
更看重信贷均衡投放
人民银行近期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透露,第三季度,进一步优化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框架,引导金融机构适当平滑信贷波动,保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这意味着,避免信贷投放出现月度大起大落,也成为金融管理部门关注信贷投放质效的一个重点。
过去,银行单月的信贷投放规模有着大小月之分,这既受经济运行的季节性规律影响,也有银行冲刺关键考核时点的有意为之,但今年前三季度信贷单月投放的波动性有所加大,个别月份的新增信贷规模出现了与市场预期偏离较大的情况。例如,季末月份信贷投放规模明显冲高,非季末月份信贷投放显著回落。光大证券首席金融业分析师王一峰此前表示,这种现象出现的背后,是需求疲软和监管要求双重约束所造成的,银行将有限的信贷项目储备或冲量贷款集中在月末或季末时点集中投放。
针对上述信贷投放波动加大的问题,11月以来,监管部门多次强调信贷均衡投放的重要性。11月17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会上就提出“着力加强信贷均衡投放,统筹考虑今年后两个月和明年开年的信贷投放,以信贷增长的稳定性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随后发布的《报告》提出“着力加强贷款均衡投放,统筹衔接好年末年初信贷工作,适度平滑信贷波动,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12月27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3年第四季度例会,再提“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
开源证券研报认为,预计后续信贷大小月的问题将出现大幅改善,信贷在各月间的表现将更加平稳,像过去几年年初不断高增的信贷“开门红”或将有所下降。
往年信贷“开门红”从数据上看,通常表现为一季度新增贷款大幅同比多增,对于2024年一季度的情况市场观点则有所分歧。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尽管当前监管层强调信贷“均衡投放”,会导致部分2024年一季度的信贷资金前移至今年11月和12月投放,但明年一季度新投放信贷仍将同比多增。这是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功能、着力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发力点。
王一峰认为,现阶段宏观环境仍处在磨底阶段,市场化有效融资需求仍待修复,但“均衡投放、平滑波动”政策驱动较强。明年信贷社融或呈现量稳速降、节奏平滑的特点,一季度新增贷款或同比少增。
从注重增量到盘活存量
从监管的政策激励取向看,信贷投放的引导方向正逐渐从关注新增规模向注重存量调结构过渡。与强调“平滑信贷波动”相对应的是,近期监管部门也多次提及“盘活存量贷款”。
盘活存量贷款是为了实现存量信贷资金的再配置,让资金流向产出更高效的资产。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王剑表示,银行每个月都会有大量贷款到期,然后重新投放。这些新投放的贷款,有一些是不再贷给老客户,而是收回后投放给了更优质的新客户,这部分信贷算作真正的盘活存量。根据估算,盘活的存量规模一般要比信贷净增量多出不少,两者加在一起构成了银行支持新投向的重要金融资源。
“盘活存量会带来贷款结构的变化,大概率是从传统制造业、地产、基建等领域流向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以及个人贷款等领域。”王剑称,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对贷款的需求量是不同的。未来经济对信贷需求量的下行几乎是必然,但这不代表经济走弱,反而可能是转型成效的体现。不必纠结于未来信贷增长率的短期波动,而应更加关注经济增长的质效。
此外,在调整存量信贷资源配置结构的同时,优化存量信贷资源供给方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也是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应有之义。例如,据来自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多位受访人士反映,短贷长用是不少中小微企业的共性问题。除了无还本续贷外,如何将流动性贷款适当延长期限扩大惠及面,是未来银行在创新贷款产品时需要多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