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贷”“墓地贷”掀波澜 专家提示特色贷款需注重流向管控
近日,云南某银行与陵园拟推出“墓地贷”引发市场热议。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目前双方已决定取消“墓地贷”项目。从“彩礼贷”到“墓地贷”,近年来银行频频推出各类特色消费贷款。不少专家认为,对此类贷款需加强流向和用途管控。
特色贷款引争议
据云南网消息,日前在昆明晋龙如意园“芳菲季·正清明”辛丑年清明节新闻发布会上,该园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增加服务种类,完善服务举措,该园计划与云南西山北银村镇银行联合推出“墓地按揭贷”金融服务项目,项目最高可贷款20万元,贷款期限可达10年。
记者3月18日致电昆明晋龙如意园了解到,“墓地贷”项目已经停止。陵园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墓地贷”不是按揭贷,而是个人信用消费贷款。与银行协商之后,考虑到落地性不强,双方已经决定取消这一项目。
该工作人员说:“原本我们认为,由于意外事故身亡的赔偿款办理周期较长,遗体又需要马上殡葬,部分家庭存在通过贷款购买墓地的需求。但考虑到此项业务需要专人服务,银行无法长期在墓园派驻人手,也无法支持在墓园设定一个专门的办理入口。客户量很少,所以项目没有落地性。”
截至发稿时,记者尚未联系到云南西山北银村镇银行相关负责人。
除了“墓地贷”“彩礼贷”近期也引发了社会热议。网传江西九江银行推出了“彩礼贷”。网传海报显示,“彩礼贷”最高可贷30万元,最长可贷1年,年利率低至4.9%。贷款可以用来进行新婚旅行、购车、购买首饰、购家电等,申请条件要求22周岁以上,连续工作时间不少于1个月,且情侣一方需为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员工。
不过,江西九江银行客服称,“没有这个贷款项目”。该银行APP和官网也不见“彩礼贷”踪影。
需注重流向监控
事实上,特色消费贷款并非新鲜事。
近年来,市面上涌现出形形色色的银行消费贷款,既有面向特定人群的贷款,比如农业银行“记者e贷”、光大银行“白衣天使贷”,也有针对特定消费场景的贷款,比如邮储银行“个人旅游贷款”,其可用于本人或其家庭成员支付旅游单位旅游费用。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认为,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各大银行积极布局个人贷款市场。这些特色个人贷款发展有助于发展普惠金融,满足消费者对金融产品的个性化需求,提升金融在实体经济渗透率,释放国内需求潜力。
周茂华提示,结合此前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楼市的相关案例看,资金流向监管很重要,需要警惕这些不断冒出的特色贷款“挂羊头卖狗肉”。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对于特定人群和场景的贷款,在风险防控时需确保客户具备偿还能力,场景是良性的,就可以发放贷款。“真正值得关注的是,银行如何做好相关产品用途和流向的监控。30万元以下的贷款可以不用受托支付,更容易违规流向楼市、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