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报告建议:五方面推动银行理财存量化解与资管新规平稳过渡

戴安琪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戴安琪)11月5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发布《存量消化与循环再建并重——新规延期背景下推动存量化解的对策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为推动银行理财存量化解与资管新规平稳过渡,《建议》提到,要按规定时间积极整改,早卸担早出发;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缓解资本约束;全方位发掘长期资金,解决根本难题;完善流动性管理体系,优化资产配比;加强防范三大处置风险,事前做好安排。

  《建议》认为,过渡期后半程化解存量资产和重建新循环同等重要。过渡期是存量资产化解的过渡期,存量资产消化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根据市场机构反馈,银行理财是整改难度最大的,难以消化的存量资产主要包括四类:非上市股权类资产或者产业基金、信用债、不良资产和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具。存量资产消化意味着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金融与实体之间的原有循环路径瓦解,而资金方的投资需求和资产方的融资需求不会消失,因此资金的新循环路径再建是不可或缺的任务,避免对经济和金融稳定产生影响。

  结合市场机构反馈,《建议》提炼了四大典型存量资产的化解与新路径重建思路。针对非上市股权资产,新循环路径共三个:一是引进外部机构协助消化,比如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二是回表,但回表只是权宜之计,两年的处置期后还是得寻找其他新路径;三是转让给银行债转股子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针对信用债,新循环路径可以为:第一,转让给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外部机构,并且发展新机构替代原来理财产品在信用债市场投资的主体地位;第二,回表或者发行新产品,新会计准则实施需要逐日盯市,可委托基金公司、证券公司进行投资管理。

  针对不良资产,处置路径可以是:第一,打包转让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第二,转让给母行即回表。

  针对资本补充工具,建议大力引入保险公司资管、社保基金、基金公司等机构,以市场化价格转让相关资产,当中亏损差价可由商业银行弥补,未来需将这些机构发展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具的重要投资者,借助资管新规,充分改变过去的银行互持资本工具模式。

  此外,《建议》指出,过渡期后半程存量化解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三大风险:一是部分机构不良资产真实水平将有所上升;二是银行理财作为重要投资者,如果没有增量资金有序衔接,整改可能会对信用债市场新增投资带来一定压力;三是如果存量理财规模未来出现阶段性下降,部分银行理财可能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值得关注。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