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宏观政策协同配合关键在助推信贷需求企稳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年一季度,房地产需求端边际企稳,基建投资、绿色信贷投放等方面将发力稳增长。后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同配合的关键在于助推信贷需求企稳。从全年来看,宽货币和宽财政能否形成宽信用还需进一步观察。
他表示,一季度大类资产配置方面,建议债券以配置利率债为主;股市短期内扰动可能会持续,需对跨年行情和春季躁动保持谨慎,建议以均衡配置为主,消费、医药或有估值修复机会;一季度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小幅回落。
三方面发力稳增长
中国证券报:2022年一季度稳增长政策将会在哪些方面发力?
邵宇:一是房地产政策边际企稳,尤其表现在需求端。从数据上看,房地产金融政策边际调整的效果持续显现,2021年11月居民中长期贷款状况继续改善,个人按揭贷款增速同比转正。由于预售款和按揭贷款是房地产开发贷款的主要构成,房企开发投资后续可能回暖。
二是基建投资发力,重点围绕碳中和与数字基础设施领域。受财政支出节奏后置、隐性债务收紧、地产调控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2021年下半年信贷数据偏弱,投资率偏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财政部也提前下达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1.46万亿元,并强调在2022年一季度发行使用。此外,2021年专项债留存资金等财政结余充足,为2022年一季度财政发力提供了充足空间。从财政投资方向上看,可能重点聚焦在“两新一重”及“双碳”领域。
三是货币政策方面也有可为空间,尤其是在绿色信贷领域。2021年12月央行下调LPR一年期利率后,宽货币的政策方向进一步明确。2021年四季度央行例会提出,“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碳减排支持工具、TMLF等小微企业支持工具的推出,也预示着未来以绿色信贷为代表的结构性工具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证券报:一季度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实现更好协同配合?
邵宇:2022年上半年稳增长压力较下半年大,全年经济或呈现前低后高态势。2021年下半年经济增长已略低于潜在增速,尤其是四季度,这使得2022年一季度成为全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间点。2022年财政支出节奏前置已成为市场共识,当前财政政策已开始“加快推进”。无论是从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角度,还是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联动”的角度,一季度货币政策力度都将有所增强,不排除进一步降息的可能。
后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同配合的关键,在于企稳信贷需求。一般而言,宽货币需配合宽信用,才能企稳经济,宽信用不仅取决于政府意愿,还同银行借贷意愿、居民和企业部门的信贷需求有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房住不炒”“坚决遏制新增地方隐性债务”,说明虽然当前财政支出进度加快,但通过地产和传统基建托底的政策力度相对有限。同时,与“双碳”相关的新基建在具体项目和规模上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从全年来看,宽货币和宽财政能否形成宽信用还需进一步观察。
从具体政策方向来看,财政政策的重心依然在“两重一新”和“双碳”投资领域,如新型城镇化建设、保障房扩容、“双碳”相关的新基建等,通过公共投资带动民间投资,同时防范中长期隐性债务风险。货币政策依然以精准利率调控、结合结构性工具为主,如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
大宗商品价格短期料小幅回落
中国证券报:当前市场背景下,A股的春季行情是否会如期而至?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邵宇:近期股市出现调整更多受市场情绪影响,而非基本面恶化,短期内扰动可能会持续,需对跨年行情和春季躁动保持谨慎。近日债市收益率有所上行,部分预期盈利增速较高同时受经济回升影响较小的板块跌幅居前,如军工、电子、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等。
市场一个明显特征是“稳增长”预期正不断强化。随着政策发力,需求企稳回升,未来与经济表现更相关的价值板块或迎来一定机会,尤其是契合政策方向的部分板块,如乡村振兴、绿色基建等。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美债长端利率变化以及美联储是否会释放明确的加息信号。当前中美十年期国债利差略低于三年历史均值,美债仍处在快速上行中,利差可能进一步压缩。如果美联储提前加息,缩表也会相应提前,可能加剧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历史经验表明,市场和美联储的加息预期往往强于实际操作,实际加息时点或晚于预期。
中国证券报:市场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持续时间存在分歧,一季度会如何演绎?哪些品种会表现较好?
邵宇:一季度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小幅回落,后续价格变化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从整体大宗商品指数看,2021年四季度已出现向下拐点,但下行速度较慢,近期有回升迹象。对比当前国内供应约束正逐渐解除,海外不断出现区域性商品出口禁令与停产,欧洲天然气缺口依然存在,大宗商品价格不同品种分化明显,国家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全球范围内的供给改善仍需时间。
一方面,当前中上游板块盈利尚未下行,下游需求可能随着经济企稳逐渐增强,供给约束未完全缓解的“顺周期”逻辑下,补库存或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支撑。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回暖和需求管理政策的退出,未来大宗商品价格存在一定下行空间。总体而言,大宗商品价格以下行为主,但全球资源品供给变化对大宗商品价格的深远影响值得持续关注。
具体品种需要单独分析,若后续信用扩张、需求企稳,由于较过往存在更严格的供给限制,即供给曲线变陡,面临同等幅度的需求回升,煤炭、有色、钢铁等价格,相对于其他类别可能更有优势。
权益市场有望迎来机会
中国证券报:一季度大类资产应如何配置?
邵宇:宽货币预期明确、下行压力持续、信用风险暴露的背景下,一季度债券还是以配置利率债为主。宽货币时期国债收益率往往下行,且比实际宽松,更多反映了市场的宽松预期。因此,国债收益率下行通常早于实际政策宽松,在降准等宽货币早期下行更快,加息后国债收益率反而可能因为经济预期改善,或宽货币预期结束而出现上行。
流动性宽松、稳增长预期渐强的背景下,权益市场或迎来机会,建议以均衡配置为主,寻找细分赛道的结构性亮点,继续布局中长期逻辑。风格上,仍然看好价值、成长、中小盘;主题上,关注新能源、碳中和、高端制造和专精特新等产业政策相关方向;行业上,消费、医药2021年调整后或有估值修复机会,同时,关注硬科技行业高景气、高成长的细分环节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