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发挥消费旅游促进双循环的作用
因为疫情原因,今年国庆、中秋“双节”长假旅游和消费情况比以往更加受到关注,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最新旅游业数据和商务部公布的黄金周消费数据超出了此前业内预期,鼓舞人心。旅游和消费的复苏回暖为中国经济复苏增添了亮色,而从促进内外双循环角度出发,未来应继续加大对消费的支持力度。
旅游和消费表现强劲,固然有年初以来被压抑的消费“报复性”释放的因素,但也表明中国国内消费市场韧性较强,中国经济内循环腾挪空间较大。在境外游未“解冻”的情况下,中短途旅游成为热门形式,中西部和低线城市旅游成为热点,电影、餐饮、零售的复苏势头也超出许多人的预料。
对一个大型经济体来说,规模和纵深是天然的优势。而在当前复杂环境下,促进消费对推动经济复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继续维持和挖掘居民的消费潜力,应成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
首先,要保持好疫情常态化防控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动态平衡。国内疫情总体可控,没有大的风险,境外疫情短期不会明显缓解,这是全球防疫的基本形势,未来旅游和消费相关政策要基于这一基本判断。此次“双节”长假消费畅旺,原来对消费的过多限制性政策得到纠正是重要原因之一。但也要看到,目前仍有一些隐形的限制在妨碍经济活动。比如,部分学校建议学生不要出远门,虽然只是建议,也会产生实质影响。当然,不是说这些隐形限制全都不必要,而是说要根据疫情形势对这些政策作出动态的调整,不能搞形式主义,目前固然还不能取消全部防控限制,但有一些隐形的限制确实可以放松。
其次是继续改善旅游和消费服务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国内旅游业近年获得长足发展,硬件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但价高质差问题仍较普遍,影响了人们的消费体验,也影响了行业发展的后劲。像自驾游这类旅游方式,如果相关配套能得到不断完善,完全具备持续增长的潜力。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增加居民收入。以促进就业、增加补贴、减税降费、裁撤冗员、降低社会交易成本等制度性措施来直接或间接增加居民收入,提振居民消费信心,方能夯实消费持续增长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