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 制度性改革试验田
春华秋实,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将揭牌。从3月初春的破题到9月金秋的成立,短短半年时间,位于长江口东海滨占地总面积28平方公里的中国经济“第二季”专项试验田,吸引了全球目光。大家都在猜测,这里会否演绎另一个春天里的故事。
今年初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赴上海调研时,提出在上海建立自贸试验区设想,并当面问上海官员是要政策还是要改革,上海给出的答案很坚定:要改革。国务院日前印发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充分阐释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制度创新三大主题。
改革,是三十多年中国一跃而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强大引擎。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如何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在全球经济贸易面临重构的大背景下,采用新办法、探索新路径,加快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刻不容缓,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则是深化改革的重要探索。
建设上海自贸区的目的,并非是对保税区传统优惠政策的技术性升级,而是对现行贸易、投资、金融和行政制度进行深度改革的一个试验场。自贸区首要任务是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从而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进而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开放,是成就中国进出口贸易高速增长的第一助推器。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成立,用实际行动兑现了我国将实施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承诺,也是扩大开放的新办法和新探索。一方面向全世界宣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另一方面昭示了我们紧跟全球经贸变奏与规则变革的信心。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要在自贸区率先建立符合国际化和法制化要求的跨境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成为我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力争经过两至三年的改革试验,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上海自贸区对金融服务业的开放力度之大超出预期,体现出完全市场化的路径。总体方案提出,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可在试验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
创新,为改革开放注入动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到了必须依靠创新驱动的阶段。创新既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理念、制度、机制创新。尤其是制度性创新具有乘数作用,可以放大各生产要素的效应,从而提升全社会综合竞争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转型升级。
制度创新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核心任务,总体方案已经明确将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国务院规定对国内投资项目保留核准的除外)。所谓负面清单管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法无明文禁止皆可为”,这意味着自贸区内将进行一场划清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制度性改革,兹事体大。
“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尽管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是复杂而巨大的系统工程,我们相信只要坚持改革方向、开放决心、创新精神,建立在浦东这块开发开放热土上的试验区,一定能成为我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一定能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探索出一条新路。